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之界定 | 第13-16页 |
一、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之概念及地位 | 第14-15页 |
二、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之标准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概念之比较 | 第16-20页 |
一、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与忠实义务之区别与联系——以英美法为视角 | 第16-18页 |
二、谨慎义务与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之辨析——以大陆法为视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受托人谨慎义务比较法考察 | 第20-33页 |
第一节 英国的受托人谨慎义务制度 | 第20-24页 |
一、英国判例法上的谨慎义务 | 第20-22页 |
二、英国制定法关于谨慎义务的规定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美国信托法中受托人谨慎义务的变迁 | 第24-30页 |
一、谨慎人规则(Prudent Man Rule) | 第24-26页 |
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下的谨慎投资者规则(Prudent Investor Rule) | 第26-29页 |
三、谨慎人规则和谨慎投资者规则的区别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中受托人谨慎义务的规定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谨慎义务规则之法律属性及受托人责任 | 第33-47页 |
第一节 谨慎义务规则之法律属性 | 第33-41页 |
一、谨慎义务的理论基础——道德与经济视角 | 第34-36页 |
二、谨慎义务规则之法律属性分析 | 第36-41页 |
第二节 违反谨慎义务的法律责任 | 第41-47页 |
一、违反谨慎义务行为之性质 | 第41-42页 |
二、作为归责原则认定之标准 | 第42-44页 |
三、违反谨慎义务的具体责任方式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我国信托法受托人谨慎义务规则评述及完善建议 | 第47-53页 |
第一节 我国信托法受托人谨慎义务规则评述 | 第47-50页 |
一、受托人谨慎义务标准不明确 | 第48页 |
二、关于受托人谨慎义务的内容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托受托人谨慎义务的完善 | 第50-53页 |
一、谨慎义务的内容与标准 | 第50-52页 |
二、受托人权利保障及其责任追究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