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前言第12-20页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主要观点与基本架构第16-17页
  (一) 主要观点第16页
  (二) 基本架构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7-20页
  (一) 研究方法第17页
  (二) 主要创新点第17-20页
第一部分 和谐文化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20-30页
 一 和谐文化的内涵第20-24页
  (一) 什么是和谐第20-21页
  (二) 和谐文化的内涵第21-24页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24-30页
  (一) 什么是社会第24-25页
  (二) 什么是和谐社会第25-27页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第27-30页
第二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第30-40页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第30-35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30-31页
  (二) 西方文明中的“和谐”观念的发展历程第31-33页
  (三)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与经验第33-34页
  (四) 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社会理论第34-35页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第35-40页
  (一) 当前我国社会现状概要第35页
  (二) 影响社会和谐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第35-40页
第三部分 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第40-50页
 一 和谐文化反作用于和谐社会的根源第40-42页
  (一) 和谐价值观是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本源性因素第40-41页
  (二) 文化认同是搭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桥梁第41-42页
 二 发展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第42-45页
  (一) 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42-43页
  (二) 建设和谐文化,能够争取更多拥护和平的声音第43-44页
  (三)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加快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第44页
  (四)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我国延长和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和平发展第44-45页
 三 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第45-50页
  (一) 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第45-46页
  (二) 和谐文化有利于淡化利益冲突,缓和社会矛盾第46页
  (三)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统帅和先锋第46-48页
  (四) 和谐文化能够提升素质、优化行为,形成团结互助风尚第48页
  (五) 和谐文化能够映射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预见性和自觉性第48-50页
第四部分 增进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促进作用的新路径第50-60页
 一 构建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50-54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理论创新建设第50-51页
  (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51-52页
  (三) 继续弘扬民族精神和坚持鲜明的时代精神第52-53页
  (四)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第53-54页
 二 利用和谐文化的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发展战略第54-56页
  (一) 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效,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坚实的后盾第54-55页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第55页
  (三) 坚定不移的实行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第55-56页
 三 在实践中创造和谐文化,在群众中普及和谐理念第56-60页
  (一) 加强和谐文化的舆论宣传,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第56-57页
  (二)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播、渗透和谐理念第57-58页
  (三) 加强对和谐文化的引导,鼓励公众参与和谐创建活动第58-59页
  (四)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实和谐文化中的人本色彩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6页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间艺术产业的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下一篇:“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