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可信计算技术概述 | 第13-20页 |
·从终端安全确保可信计算 | 第13-14页 |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可信计算产生的背景 | 第14页 |
·可信计算 | 第14-19页 |
·可信计算的基本目标和思想 | 第15-16页 |
·可信计算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可信计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 第17-18页 |
·可信计算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准备知识 | 第20-30页 |
·密码学基础知识 | 第20-23页 |
·密码系统 | 第21-22页 |
·分组密码技术 | 第22页 |
·公钥密码技术 | 第22-23页 |
·基于椭圆曲线的公钥密码算法 | 第23-26页 |
·椭圆曲线中离散对数的问题 | 第24-25页 |
·椭圆曲线算法 | 第25页 |
·椭圆曲线算法密钥交换 | 第25-26页 |
·认证技术 | 第26-29页 |
·身份认证 | 第27页 |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 | 第27-28页 |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身份认证 | 第28页 |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 | 第28页 |
·基于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可信计算平台的远程认证技术 | 第30-37页 |
·可信计算平台 | 第30-34页 |
·可信计算平台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可信计算平台的意义 | 第32页 |
·可信平台模块(TPM)的原理 | 第32-33页 |
·可信平台模块的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直接匿名认证(DAA)方案 | 第34-35页 |
·直接匿名认证的设计思路 | 第34页 |
·直接匿名认证(DAA)过程 | 第34-35页 |
·现有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一个新的远程安全认证方案 | 第37-48页 |
·组合公钥(combined public key,CPK)算法 | 第37-41页 |
·公私钥的生成 | 第38页 |
·基于标识的映射算法 | 第38-39页 |
·组合密钥的计算 | 第39页 |
·公钥的计算 | 第39-40页 |
·组合公钥签名算法 | 第40页 |
·CPK 加解密算法 | 第40-41页 |
·新的远程认证方案设计 | 第41-45页 |
·设计思想 | 第41-42页 |
·ECDH 算法 | 第42页 |
·认证协议所用到的运算和参数 | 第42-43页 |
·基于 CPK 算法的认证流程 | 第43-45页 |
·安全和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45-46页 |
·性能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工作总结 | 第48-49页 |
·课题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