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典型地铁隧道侧穿建筑物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隧道施工对地层位移与变形预测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损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隧道施工对建筑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典型隧道侧穿建筑物工程概况 | 第18-26页 |
·工程概况 | 第18页 |
·岩土工程条件 | 第18-21页 |
·区域构造及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场地地层概况 | 第19-20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0-21页 |
·场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 第21页 |
·隧道结构特点 | 第21-23页 |
·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盾构法施工 | 第22-23页 |
·重点环境风险源分析 | 第23-26页 |
·风险源辨识 | 第23-24页 |
·近接建筑物概况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动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预测方法 | 第26-38页 |
·共同作用理论 | 第26-31页 |
·共同作用分析的依据 | 第26-27页 |
·隧道—土体—建筑结构共同作用理论 | 第27-31页 |
·ABAQUS 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31-36页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31-33页 |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 第33-36页 |
·接触问题 | 第36页 |
·盾构开挖模拟 | 第36-38页 |
·模拟方法 | 第36-37页 |
·模拟思路 | 第37-38页 |
第4章 安全性评估方法及控制指标分析 | 第38-50页 |
·评估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38-39页 |
·评估主要内容 | 第38页 |
·评估目标 | 第38-39页 |
·工程基本情况调查 | 第39-40页 |
·区间隧道基本情况调查 | 第39页 |
·房屋基本情况调查 | 第39-40页 |
·房屋现状调查检测 | 第40-43页 |
·房屋外观检查 | 第40-41页 |
·房屋结构探查 | 第41-42页 |
·房屋现状测量 | 第42-43页 |
·房屋现状评价 | 第43-45页 |
·现有建筑物正常使用性和可靠性评定 | 第43-44页 |
·现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允许位移与变形 | 第44-45页 |
·房屋现状评价 | 第45页 |
·隧道开挖影响预测分析 | 第45-48页 |
·地表横向变形预测 | 第46-47页 |
·地表纵向变形预测 | 第47-48页 |
·动态开挖数值模拟预测 | 第48页 |
·建筑物变位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48-50页 |
第5章 典型工程安全性评估实例 | 第50-72页 |
·房屋现状调查检测分析 | 第50-60页 |
·房屋外观检查 | 第50-53页 |
·房屋结构探查 | 第53-57页 |
·房屋现状测量 | 第57-60页 |
·数值模拟预测房屋变形及附加内力 | 第60-69页 |
·隧道开挖对酒店大楼的影响预测 | 第60-64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安全性控制评价 | 第69-70页 |
·建筑物地基基础 | 第69页 |
·地基变形许可值 | 第69页 |
·地基基础沉降与倾斜现状 | 第69-70页 |
·数值模拟预测 | 第70页 |
·控制指标 | 第70页 |
·评估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