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公务员职业化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职业化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 职业 | 第14-15页 |
二、 职业化 | 第15-16页 |
三、 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区别 | 第16页 |
第二节 公务员职业化的界定 | 第16-20页 |
一、 公务员的职业特性 | 第16-17页 |
二、 公务员职业化的内涵 | 第17-19页 |
三、 公务员职业化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公务员职业化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 社会分工理论 | 第21-22页 |
二、 官僚制理论 | 第22-23页 |
三、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 第25-28页 |
一、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二、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取得的成就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一、 公务员职业精神缺失 | 第28-31页 |
二、 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有效性不到位 | 第31-34页 |
三、 公务员职业行为欠缺规范性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职业化问题成因 | 第35-40页 |
一、 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完善阻碍职业化发展 | 第36-37页 |
二、 职业化文化底蕴不足 | 第37-38页 |
三、 政府管理体制的因素 | 第38-39页 |
四、 公务员职业的特性对职业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西方现代文官职业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 第41-46页 |
第一节 西方现代文官职业化建设的经验 | 第41-44页 |
一、 文官制度确立保障文官职业化 | 第42-43页 |
二、 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文官职业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5页 |
一、 依托于制度和法律建设 | 第44-45页 |
二、 强化公务员的职业化观念 | 第45页 |
三、 以行政实践为导向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务员职业化的对策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一、 竞争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提高公务员职业意识 | 第46页 |
二、 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为职务调整和任职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培育公务员职业化的文化环境 | 第47-49页 |
一、 扬弃传统行政文化,倡导先进的行政理念 | 第47-48页 |
二、 适当借鉴西方法制文化的内涵 | 第48-49页 |
第三节 重塑公务员的职业精神 | 第49-50页 |
一、 目前公务员职业精神的内容 | 第49页 |
二、 塑造公务员职业精神的途径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完善公务员职业能力建设 | 第50-54页 |
一、 制定明细的公务员职业能力标准 | 第51-53页 |
二、 提高培训公务员的实效性 | 第53-54页 |
第五节 加强公务员职业规范建设 | 第54-56页 |
一、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制建设 | 第54-55页 |
二、 强化公务员职业行为约束机制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