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7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13-20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3-17页 |
·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17-20页 |
·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20-23页 |
·油菜杂种优势 | 第20页 |
·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 第20-23页 |
·杂种优势预测 | 第23-27页 |
·通过配合力预测杂种优势 | 第23-24页 |
·利用同工酶预测杂种优势 | 第24页 |
·分子标记对杂种优势的预测 | 第24-25页 |
·其它预测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新恢复系和相应的亲本恢复系与相同优良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的研究 | 第27-37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材料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DNA 提取 | 第28-29页 |
·分子标记试验 | 第29页 |
·数据统计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SSR 标记的多态性 | 第29-30页 |
·SRAP 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AFLP 标记检测结果 | 第31页 |
·聚类图分析 | 第31-32页 |
·春性不育系与春性亲本恢复系、新春性恢复系的遗传距离分析 | 第32-34页 |
·新春性恢复品系中半冬性遗传成份所占比率与春性不育系和新春性恢复系间遗传距离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春性不育系×新春性恢复系)F1与(春性不育系×春性亲本恢复系)F1’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比较 | 第37-44页 |
·前言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产量及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第38-40页 |
·产量及相关性状杂种表现分析 | 第40-42页 |
·杂种单株产量与两亲本单株产量中亲值和高亲值相关关系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春性不育系×新春性恢复系)F1 与(春性不育系×春性亲本恢复系)F1’之间菌核病抗性的差异 | 第44-50页 |
·前言 | 第44页 |
·材料 | 第44-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苗期离体叶片菌丝接种法 | 第45页 |
·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苗期离体叶片菌丝接种结果 | 第46页 |
·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两种方法比较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