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过山车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过山车及其研究简介 | 第10-15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过山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研究工作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ADAMS软件及其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7-18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18-19页 |
·ADAMS运动学分析 | 第19-21页 |
·ADAMS运动学方程 | 第19-20页 |
·ADAMS运动学方程的求解算法 | 第20-21页 |
·ADAMS动力学分析 | 第21-24页 |
·ADAMS动力学方程 | 第21-22页 |
·初始条件分析 | 第22-23页 |
·ADAMS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过山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现有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过山车的轨道和工况 | 第25-26页 |
·运动学性能分析 | 第26-28页 |
·列车运行速度计算 | 第26-27页 |
·曲线段加速度计算 | 第27页 |
·轨道横向倾角计算 | 第27-28页 |
·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直线下降段 | 第28-29页 |
·曲线下降段 | 第29-30页 |
·现有设计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过山车建模 | 第31-47页 |
·过山车轨道建模 | 第32-42页 |
·轨道结构 | 第32-33页 |
·轨道建模的难点和对策 | 第33页 |
·Pro/E扫描特征 | 第33-35页 |
·Pro/E混合特征 | 第35-36页 |
·Pro/E扫描混合特征 | 第36-37页 |
·轨道的Pro/E模型 | 第37-39页 |
·Pro/E模型关键截面的设置 | 第39-40页 |
·轨道的ADAMS模型 | 第40-42页 |
·ADAMS模型样条曲线点数选取 | 第42页 |
·过山车列车模型 | 第42-46页 |
·过山车的列车 | 第43-45页 |
·列车的ADAMS模型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过山车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 第47-59页 |
·约束的设置 | 第47-48页 |
·载荷的添加 | 第48-53页 |
·过山车轮组与轨道的摩擦力 | 第48-49页 |
·牵引力 | 第49-50页 |
·风载 | 第50-53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运动学分析 | 第54-57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对建模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 第59-70页 |
·坐标系影响研究 | 第59-60页 |
·参考坐标系 | 第59页 |
·坐标系的选择 | 第59-60页 |
·仿真步长影响研究 | 第60-66页 |
·模型更改设置 | 第61-63页 |
·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样条曲线点数影响研究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7 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70-75页 |
·现场试验 | 第70页 |
·速度的测量 | 第70-72页 |
·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