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与天调,与人和--天坛外坛活动场地规划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外坛概况第11页
     ·外坛整治规划及内坛活动场地外迁第11-12页
   ·天坛管理处自行增建场地问题分析第12-17页
     ·案例列举第13-15页
     ·现状场地设计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研究对象第17-1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涉及到的理论及研究方法第18-20页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第18-19页
     ·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天坛基本情况介绍第21-25页
   ·区位及概况第21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21-23页
     ·气候第21-22页
     ·地质地貌第22页
     ·水文第22页
     ·植被状况第22-23页
   ·区域交通概况第23-25页
第3章 天坛活动场地规划布局影响因素分析第25-33页
   ·前提第25页
   ·天坛活动场地设置适宜性分析第25-31页
     ·遗产阐释与氛围控制第25-27页
     ·植被保护与植被空间修复第27-29页
     ·上层规划可依托因素第29-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活动场地使用人群基本属性研究第33-37页
   ·使用人群分类第33-35页
     ·主体参与者第33-34页
     ·非主体参与者第34-35页
   ·市民活动心理需求研究第35-36页
     ·按年龄层次划分第35-36页
     ·按活动类型划分第36页
   ·活动人数周期变化规律第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天坛常见市民活动类型相关属性研究第37-69页
   ·研究对象确定依据及研究目的第37页
     ·常见市民活动种类确定依据第37页
     ·研究目的第37页
   ·类型化市民活动相关属性研究第37-56页
     ·市民活动类型基本属性概述第37-40页
     ·常见市民活动分类介绍第40-51页
     ·类型化活动场地需求面积统计第51-56页
   ·活动分布规律研究第56-66页
     ·人群分布规律第56-64页
     ·各种活动之间的分布规律第64-66页
   ·小结第66-69页
     ·活动场地选择原因归纳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第6章 天坛现有活动场地类型概述第69-78页
   ·常绿树为主林下空场第69-71页
     ·规则式种植型第69-70页
     ·自由式种植型第70-71页
   ·落叶乔木林下空场第71-73页
     ·规则式种植型第71-72页
     ·自由式种植型第72-73页
   ·无乔木空场第73-75页
   ·各种类型场地所需面积预测第75-78页
第7章 活动场地规划建议第78-85页
   ·类型化活动场地分布规划建议第78-83页
     ·不同团体规模活动建议分布区域分析第78-81页
     ·对声环境影响程度不同活动建议分布区域第81-82页
     ·被观赏需求的活动类型建议分布区域第82-83页
   ·外坛总体区划建议第83-85页
第8章 活动场地设计导则第85-104页
   ·设计总则第85页
   ·类型化活动场地设计及改造标准第85-99页
     ·单位场地面积标准及团体活动场地设置面积建议第85-88页
     ·场地形状及路网形状设置建议第88-89页
     ·场地组合及空间划分第89-92页
     ·场地面积大小分布规律第92页
     ·场地与道路的关系第92-93页
     ·场地设施选择与排布第93-95页
     ·铺装第95-97页
     ·植物设计原则第97-99页
   ·现状活动场地分类改造建议第99-104页
     ·场地形状对天坛格局产生影响第99-100页
     ·场地面积设置过大第100-101页
     ·场地铺装材质设置存在问题第101-102页
     ·设施设置不合理第102-104页
第9章 规划设计部分第104-113页
   ·规划定位第104-105页
     ·规划目标第104页
     ·总体规划结构第104-105页
   ·总体规划第105页
   ·近中期规划目标及实施计划第105-113页
     ·目标第105-106页
     ·近中期拟引导活动人数第106-108页
     ·改造及新建试点详细设计第108-113页
第10章 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图纸目录第116-120页
表格目录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附录A 调研场地编号第122-123页
附录B 场地调研图纸及访谈表格第123-124页
附录C 论文图版第124-13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合住宅的风格研究及构造实现
下一篇:大学老校园地下建筑规划设计探索--以北京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