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MM模型及其改进在乌鲁木齐市水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我国面临的水问题 | 第9-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与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WRMM 模型 | 第19-26页 |
·模型结构 | 第19-20页 |
·输入参数与数据程序模块 | 第19-20页 |
·模拟模块 | 第20页 |
·模型输出 | 第20页 |
·水资源系统节点图 | 第20-21页 |
·供水优先序的确定 | 第21页 |
·水资源系统主要成分的描述方法 | 第21-24页 |
·灌区 | 第21-22页 |
·大量耗水与少量耗水 | 第22-23页 |
·水库 | 第23页 |
·水电站 | 第23页 |
·天然河道、引水渠道 | 第23-24页 |
·控制性出流建筑物 | 第24页 |
·入流 | 第24页 |
·模型求解 | 第24-26页 |
第三章 WRMM 模型的改进 | 第26-35页 |
·WRMM 模型在干旱区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地下水利用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 第27-28页 |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 | 第28页 |
·地下水可供水量的计算 | 第28页 |
·污水回用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排水量的计算 | 第29页 |
·污水可能利用量的计算 | 第29页 |
·利用量的规划 | 第29页 |
·模型的耦合 | 第29-30页 |
·WRMM 模型与地下水利用模型耦合 | 第29-30页 |
·WRMM 模型与废污水回用模型耦合 | 第30页 |
·供需平衡模块 | 第30-35页 |
·地表水资源利用 | 第30-31页 |
·地下水资源利用 | 第31-33页 |
·废污水处理及利用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35-43页 |
·研究区自然环境 | 第35-39页 |
·自然地理位置 | 第35页 |
·地形、地貌 | 第35-36页 |
·气候 | 第36页 |
·水资源 | 第36-39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9-41页 |
·人口 | 第39-40页 |
·经济 | 第40-41页 |
·水利工程现状 | 第41-43页 |
·主要蓄水工程 | 第41页 |
·主要引水工程 | 第41-42页 |
·城市供排水系统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应用实例 | 第43-64页 |
·乌鲁木齐市需水量预测 | 第43-44页 |
·乌鲁木齐市供水预测 | 第44-46页 |
·地表水供水 | 第44-45页 |
·地下水供水 | 第45页 |
·污水处理再利用 | 第45-46页 |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配置原则 | 第46页 |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配置模型 | 第46-58页 |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系统的概化 | 第46-52页 |
·WRMM 模型模拟地表水分配 | 第52页 |
·地下水利用模型确定地下水可供水量 | 第52-56页 |
·污水回用模型确定回用污水量 | 第56-58页 |
·模型求解及成果分析 | 第58-6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本文的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