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两齿差外啮合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及寿命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课题提出的原因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7-9页 |
·行星齿轮传动简介 | 第7页 |
·少齿差行星传动技术 | 第7-8页 |
·课题提出原因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构想 | 第10-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构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影响该种传动的效率及寿命的原因 | 第13-32页 |
·新型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结构简介 | 第13-14页 |
·组成结构及传动原理 | 第13-14页 |
·新型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主要特点 | 第14页 |
·该种传动结构使用工况分析 | 第14-16页 |
·运动学分析 | 第14-15页 |
·使用工况分析 | 第15-16页 |
·建立效率计算模型及寿命的评价指标 | 第16-30页 |
·弹流润滑状态下直齿圆柱齿轮啮合效率建模 | 第16-23页 |
·齿轮啮合效率的计算 | 第23-25页 |
·变位齿轮啮合效率公式的修正 | 第25-26页 |
·齿轮啮合效率的另一种简单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的效率计算 | 第28-30页 |
·结构主要失效形式及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提高结构效率及使用寿命的途径 | 第32-58页 |
·齿轮设计参数的优化 | 第32-46页 |
·齿轮滑动系数计算建模 | 第32-36页 |
·滑动系数与变位系数的关系 | 第36页 |
·等滑动系数曲线 | 第36-37页 |
·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设计参数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37-44页 |
·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结构改进 | 第44-46页 |
·优化前后对比试验 | 第46页 |
·润滑、冷却及使用方法的改进 | 第46-56页 |
·润滑油及润滑措施的选择 | 第46-52页 |
·冷却散热措施的选择 | 第52-56页 |
·制造工艺的完善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构失效的诊断及预防 | 第58-79页 |
·结构故障诊断的理由及特点 | 第58-63页 |
·故障诊断的理由 | 第58页 |
·齿轮副的振动及故障特征 | 第58-60页 |
·齿轮振动信号的特征 | 第60-63页 |
·齿轮故障诊断的建模及分析 | 第63-67页 |
·时域统计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相关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频谱分析法 | 第65-67页 |
·从动齿轮的模态分析 | 第67-73页 |
·模态分析简介 | 第67-68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第68页 |
·齿轮有限元建摸 | 第68-69页 |
·加载约束并求解 | 第69-70页 |
·扩展模态 | 第70页 |
·结果后处理 | 第70-73页 |
·结构故障诊断实例验证 | 第73-79页 |
·诊断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第73-74页 |
·故障特征信号及其频谱分析 | 第74-78页 |
·系统故障诊断总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程序 | 第84-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