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现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终止净额结算制度概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重大使命:控制或降低信用风险敞口 | 第16-20页 |
一、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17页 |
二、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产生与界定 | 第17-19页 |
三、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内在机理:以2009 版NAFMII 主协议为例 | 第20-23页 |
一、三大要素:违约事件和终止事件、提前终止权以及净额计算 | 第20-22页 |
二、两大支撑:单一协议和自动提前终止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无力之处:我国法律漏洞探明 | 第23-26页 |
一、我国净额结算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二、国内法律中的净额结算与国际净额结算制度的区别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终止净额结算制度与破产法之抵牾 | 第26-43页 |
第一节 提前终止权:与破产待履行合同选择权孰为优先 | 第26-33页 |
一、破产待履行合同选择权概述 | 第26-28页 |
二、提前终止权与破产待履行合同选择权 | 第28-30页 |
三、提前终止权在我国破产法下的效力判定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净额计算:类推适用破产抵销制度? | 第33-43页 |
一、破产抵销制度概述 | 第33-36页 |
二、净额计算与破产抵销制度 | 第36-39页 |
三、净额计算在我国破产法下的效力判定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困境破解——域外发达国家法制的成熟路径 | 第43-58页 |
第一节 美国终止净额结算法律制度 | 第43-50页 |
一、《破产法典》 | 第43-46页 |
二、《防止破产滥用和消费者保护法》 | 第46-48页 |
三、《联邦存款保险法》 | 第48-49页 |
四、《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推进法》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英国终止净额结算法律制度 | 第50-54页 |
一、相关商事法律规定 | 第51页 |
二、瑕疵资产理论论证 | 第51-53页 |
三、强制性破产抵销制度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日本终止净额结算法律制度 | 第54-58页 |
一、破产法律制度 | 第54-56页 |
二、《终止净额结算法》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立法设计及司法裁判探索 | 第58-74页 |
第一节 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立法必要性分析 | 第58-61页 |
一、终止净额结算制度值得特别对待 | 第58-59页 |
二、符合国际立法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 第59-60页 |
三、满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需求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61-69页 |
一、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61-65页 |
二、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65-69页 |
第三节 我国终止净额结算制度的司法裁判探索 | 第69-74页 |
一、在金融衍生品交易纠纷中的正确定位 | 第69-70页 |
二、裁判理念与价值取向的选择 | 第70-72页 |
三、裁判技巧探索:举证责任分配与目的性限缩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