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联通IP承载网研究与实施方案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第2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 第9-19页 |
·三层交换技术 | 第9-12页 |
·三层交换技术概念 | 第9-10页 |
·MPLS诞生背景 | 第10-12页 |
·MPLS标签协议相关技术 | 第12-13页 |
·LDP Remote Session | 第12页 |
·LDP LSP | 第12页 |
·RSVP TE | 第12-13页 |
·LDP OVER RSVP | 第13页 |
·MPLS VPN的实现技术 | 第13-18页 |
·L3 MPLS VPN | 第13页 |
·L2 MPLS VPN | 第13-14页 |
·PWE3/VLL技术 | 第14-15页 |
·VPLS技术 | 第15-18页 |
·跨域MPLS VPN实现技术 | 第18-19页 |
·VRF-VRF | 第18页 |
·MP-EBGP | 第18-19页 |
·MP-EBGP Multihop | 第19页 |
第3章 网络服务质量(QoS) | 第19-25页 |
·IP承载网QoS架构介绍 | 第19-22页 |
·IntServ架构 | 第20页 |
·DiffServ架构 | 第20-21页 |
·DS-TE | 第21页 |
·MPLS E-LSP、L-LSP模式对比 | 第21-22页 |
·IP承载网QoS实现 | 第22-25页 |
·IP承载网QoS分类和标记策略 | 第22页 |
·IP承载网调度和丢包策略 | 第22-24页 |
·IP承载网整形和限速策略 | 第24-25页 |
第4章 IP承载网需求分析 | 第25-30页 |
·项目概述 | 第25-26页 |
·业务定位和要求 | 第26页 |
·联通IP承载网特点 | 第26-27页 |
·联通IP承载网建网原则 | 第27-28页 |
·山西联通IP承载网拓扑结构和资源规划 | 第28-30页 |
第5章 IP承载网实施方案 | 第30-46页 |
·MPLS/VPN组织 | 第30-33页 |
·联通工P承载网MPLS标签协议架构 | 第30-31页 |
·LSP建立过程和数据转发路径 | 第31-33页 |
·MPLS VPN的实现技术 | 第33-34页 |
·MPLS VPN业务实现方案 | 第34-38页 |
·三层VPN业务部署方案 | 第34页 |
·二层VPN-VLL业务部署方案 | 第34-35页 |
·二层VPN-VPLS业务部署方案 | 第35-36页 |
·联通IP承载网MPLS VPN业务组织方式 | 第36-37页 |
·跨域互联VPN业务 | 第37-38页 |
·MPLS VPN网管 | 第38页 |
·MPLS VPN安全 | 第38-39页 |
·联通工P承载网QoS解决方案 | 第39-40页 |
·联通IP承载网服务架构选择 | 第40-41页 |
·联通IP承载网QoS分类和标记策略 | 第41-43页 |
·QoS业务等级规划 | 第41-42页 |
·IP承载网分类和标记 | 第42-43页 |
·联通IP承载网调度和丢包策略 | 第43页 |
·联通IP承载网整形和限速策略 | 第43页 |
·联通IP承载网QoS部署方案 | 第43-44页 |
·联通IP承载网QoS部署策略 | 第44-45页 |
·CR、PR路由器部署 | 第44-45页 |
·AR路由器部署 | 第45页 |
·CE路由器或者交换机部署 | 第45页 |
·QoS安全 | 第45-46页 |
第6章 网络业务承载及故障恢复解决方案 | 第46-62页 |
·网络业务承载 | 第46-47页 |
·网络高可用性分析和设计方法 | 第47-49页 |
·设备可靠性方案 | 第49-52页 |
·设备高可靠性措施 | 第49页 |
·NSF | 第49-50页 |
·NSR | 第50-51页 |
·ISSU | 第51-52页 |
·设备级可靠性部署 | 第52页 |
·IP承载网络快速收敛技术及方案 | 第52-62页 |
·链路故障快速侦测技术和保护方案 | 第53页 |
·IGP快速收敛性技术和部署 | 第53-55页 |
·LDP快速收敛性技术和部署 | 第55-56页 |
·联通IP承载网MPLS TE/FRR实施方案 | 第56-60页 |
·MP-iBGP快速收敛方案 | 第60-62页 |
·联通IP承载网快速收敛性方案总结 | 第62页 |
第7章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