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导论:李庄案启示 | 第13-15页 |
一、李庄案概述 | 第13-14页 |
二、李庄案与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一、辩护制度延伸下的律师刑事豁免权 | 第15-17页 |
二、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三、国外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法律规定 | 第18-21页 |
四、我国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一) 法律规定 | 第21-22页 |
(二) 理论争议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赋予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理由及现实意义 | 第25-39页 |
一、赋予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理由 | 第25-30页 |
(一) 完善人权保障的需要 | 第25-27页 |
(二) 权利制约权力的需要 | 第27-28页 |
(三) 保障司法公正的需要 | 第28-30页 |
二、赋予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现实意义 | 第30-39页 |
(一) 有利于促进律师职业定位,改进律师职业性质的认识 | 第30-32页 |
(二) 有利于维护律师合法权益,降低律师执业风险 | 第32-33页 |
(三) 有利于深化控辩平衡理念,改进和完善刑事诉讼模式 | 第33-36页 |
(四) 有利于明确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使辩护律师成为真正的诉讼主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我国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完善 | 第39-54页 |
一、我国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缺失的原因 | 第39-42页 |
(一) 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 | 第39-41页 |
(二) 刑事诉讼模式的弊端 | 第41-42页 |
二、我国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理论构想 | 第42-44页 |
(一) 享有权利的主体 | 第43页 |
(二) 权利行使的范围 | 第43页 |
(三) 责任豁免的范围 | 第43-44页 |
(四) 权利行使的限制 | 第44页 |
三、我国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的完善 | 第44-54页 |
(一) 转变对辩护律师的观念 | 第44-45页 |
(二) 完善律师刑事豁免权的相关立法 | 第45-49页 |
(三) 厘清辩护律师刑事豁免权与律师伪证罪的界限 | 第49-52页 |
(四) 改进辩护律师刑事责任惩戒程序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