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2. 研究思路与研究史回顾 | 第9-14页 |
一 观念与机制:唐代皇位传袭述略 | 第14-20页 |
1. 唐代皇位传袭观念 | 第14-18页 |
2. 中晚唐皇位传袭机制 | 第18-20页 |
二 五代皇位传袭述略 | 第20-26页 |
1. 后梁皇位传袭 | 第20-22页 |
2. 后唐皇位传袭 | 第22-23页 |
3. 后晋皇位传袭 | 第23页 |
4. 后汉皇位传袭 | 第23-24页 |
5. 后周皇位传袭 | 第24-26页 |
三 须立长君——五代皇位传袭观念研究 | 第26-36页 |
1. 五代择立储嗣的标准 | 第26-28页 |
2. 养子继位与养子风气的衰歇 | 第28-31页 |
3. 五代皇位传袭观念的形成 | 第31-36页 |
四 尹京封王故事——五代皇位传袭机制研究 | 第36-52页 |
1. 五代安排储位的特殊方式 | 第36-40页 |
2. "准太子"的覆亡:后唐秦王李从荣被杀事件发微 | 第40-52页 |
五 五代皇位传袭与宋代政治 | 第52-57页 |
1. 宋代皇位传袭的观念与机制略说 | 第52-55页 |
2. "太子"的隐喻:唐宣宗——后唐明宗——宋太宗 | 第55-57页 |
六结论 | 第57-59页 |
附录一 五代储贰嗣君略表 | 第59-60页 |
附录二 五代帝王假子表 | 第60-61页 |
附录三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节录) | 第61-63页 |
附录四 中国帝制王朝嫡长继位统计分析 | 第6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