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试验目的及意义 | 第8-22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新农药的研制 | 第8页 |
| ·甲硫嘧磺隆的结构与性质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21页 |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磺酰脲类除草剂概述 | 第10-11页 |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 | 第11-12页 |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活性机理 | 第12-13页 |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主要优点 | 第13-14页 |
|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 ·农药残留分析简史 | 第14-15页 |
|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主要内容 | 第15-20页 |
| ·应用和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 第21-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的预期目标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甲硫嘧磺隆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22-35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材料 | 第22-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24页 |
| ·溶剂的纯化处理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 ·样品采集及前处理 | 第24页 |
| ·样品的提取 | 第24-25页 |
| ·样品的净化 | 第2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5-26页 |
| ·定性定量方法 | 第26页 |
| ·标准工作曲线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 ·色谱操作条件的确定 | 第27-28页 |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7-28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8页 |
| ·柱层析净化方法的确定 | 第28-30页 |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30页 |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30-33页 |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甲硫嘧磺隆在小麦及土壤中降解动态初步研究 | 第35-44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 ·田间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 ·气候条件、土壤性质 | 第37页 |
| ·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 第37页 |
| ·在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 第37-38页 |
| ·采样 | 第38-39页 |
| ·小麦 | 第38页 |
| ·土壤 | 第38-39页 |
| ·样品前处理和检测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甲硫嘧磺隆在小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 ·甲硫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甲硫嘧磺隆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 | 第44-47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药剂 | 第44页 |
| ·试验设计 | 第44-45页 |
| ·样品前处理和检测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制定MRL值及结论 | 第47-52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最大允许残留量的制定依据 | 第47-48页 |
| ·制定甲硫嘧磺隆在小麦中的最高允许残留限量(MRL值)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