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选题依据 | 第6-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中西医治疗弱视的现状 | 第6-11页 |
·西医疗法 | 第7-9页 |
·非药物疗法 | 第7-8页 |
·药物疗法 | 第8-9页 |
·综合疗法 | 第9页 |
·中医疗法 | 第9-11页 |
·针灸、按摩疗法 | 第9-10页 |
·药物疗法 | 第10-11页 |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第11页 |
·处方来源、组成及分析 | 第11-15页 |
·处方来源 | 第11页 |
·处方组成及分析 | 第11-12页 |
·功能主治 | 第12-13页 |
·中医药理论对弱视理论的阐述 | 第13-15页 |
·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15-18页 |
·枸杞 | 第15页 |
·白芍 | 第15-16页 |
·当归 | 第16页 |
·蒺藜 | 第16页 |
·熟地 | 第16-17页 |
·菊花 | 第17-18页 |
2 杞芍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38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18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18-35页 |
·剂型选择 | 第19页 |
·工艺路线的选择 | 第19页 |
·提取工艺研究 | 第19-24页 |
·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 第19-21页 |
·水提工艺研究 | 第21-24页 |
·除杂工艺研究 | 第24-25页 |
·浓缩与干燥工艺选择 | 第25页 |
·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 第25-30页 |
·包合物中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5-26页 |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 第26页 |
·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选 | 第26-28页 |
·验证实验 | 第28-29页 |
·包合物中挥发油的TLC检查 | 第29-30页 |
·制粒工艺研究 | 第30-31页 |
·甜味剂的筛选 | 第30-31页 |
·糊精用量的筛选 | 第31页 |
·制剂处方的确定 | 第31页 |
·颗粒的吸湿性考查 | 第31-33页 |
·吸湿平衡时间的测定 | 第31-32页 |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包装 | 第33页 |
·制法 | 第33-34页 |
·中试研究 | 第34-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8页 |
3 杞芍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8-4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8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38-46页 |
·性状 | 第38页 |
·鉴别 | 第38-41页 |
·枸杞的鉴别 | 第38-39页 |
·菊花的鉴别 | 第39-40页 |
·当归的鉴别 | 第40-41页 |
·检查 | 第41-42页 |
·含量测定 | 第42-46页 |
·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42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2-43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3页 |
·阴性对照试验 | 第43-44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4-4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5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45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5页 |
·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4 杞芍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5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7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47-54页 |
·留样观察试验 | 第47页 |
·加速稳定性考察 | 第47-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1.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