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第1章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15-27页 |
·高等教育需求 | 第15-18页 |
·高等教育需求的含义 | 第15页 |
·高等教育需求的结构类型 | 第15-16页 |
·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高等教育供给 | 第18-21页 |
·高等教育供给的含义 | 第18页 |
·高等教育供给的结构类型 | 第18-19页 |
·高等教育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高等教育供给与高等教育需求的关系 | 第21-23页 |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均衡 | 第21-22页 |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矛盾及调节机制 | 第22-23页 |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矛盾的效应 | 第23页 |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有关理论 | 第23-27页 |
·按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组织高等教育供给的理论 | 第24-25页 |
·按教育投资收益率组织高等教育供给的理论 | 第25页 |
·按人力需求组织高等教育供给的理论 | 第25-27页 |
第2章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6页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的历史发展 | 第27-30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的改革、规范、调整、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的外延式发展阶段 | 第29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的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社会因素 | 第30-33页 |
·经济因素 | 第30-31页 |
·政治因素 | 第31-32页 |
·文化观念因素 | 第32-33页 |
·人口因素 | 第33页 |
·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教育因素 | 第33-36页 |
·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 第33-34页 |
·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质 | 第34-36页 |
第3章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现状 | 第36-63页 |
·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现状 | 第36-41页 |
·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的数量方面 | 第36-37页 |
·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的质量方面 | 第37-38页 |
·中国高等教育需求的结构方面 | 第38-41页 |
·本节小结 | 第41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现状 | 第41-51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的数量方面 | 第41-44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的质量方面 | 第44-45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的结构方面 | 第45-51页 |
·本节小结 | 第51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现状 | 第51-63页 |
·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传统分析 | 第52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现状分析 | 第52-61页 |
·本节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及社会效应 | 第63-76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 | 第63-72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主体的单一化 | 第63-65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动力的虚浮化 | 第65-67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结构的错位化 | 第67-71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机制的弱市场化 | 第71-72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社会效应 | 第72-76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正"效应 | 第72-74页 |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负效应 | 第74-76页 |
第5章 美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现状和调控措施与借鉴价值 | 第76-86页 |
·美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现状 | 第76-78页 |
·美国调节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 | 第78-81页 |
·科学分流高等教育需求,有效稳定高等教育升温 | 第78-79页 |
·及时调适高等教育结构,努力保证高等教育有效供给 | 第79页 |
·平等对待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增强高等教育供给能力 | 第79-80页 |
·引入竞争机制,保持高等教育供求动态均衡 | 第80-81页 |
·借鉴美国经验,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矛盾 | 第81-86页 |
·科学引导高等教育消费需求,理性保持高等教育增长 | 第81-83页 |
·合理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提高高等教育供给效率 | 第83-84页 |
·加大私立高校支持力度,建立多元主体供给体制 | 第84-85页 |
·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增强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活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表1 | 第89-90页 |
附表2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