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一、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 | 第9-15页 |
(一) 精神损害之界定 | 第9-12页 |
(二) 精神损害之特质 | 第12-14页 |
(三) 精神损害赔偿之功能 | 第14-15页 |
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的讨论 | 第15-29页 |
(一) 法人 | 第16-19页 |
(二) 胎儿 | 第19-23页 |
(三) 死者 | 第23-26页 |
(四) 第三人 | 第26-29页 |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 | 第29-31页 |
(一) 人格权益 | 第29页 |
(二) 身份权益 | 第29-30页 |
(三) 特定的财产权益 | 第30-31页 |
四、违约行为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31-44页 |
(一) 比较法分析 | 第31-36页 |
(二) 我国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36-43页 |
(三) 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想 | 第43-44页 |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44-47页 |
(一) 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学术观点评析 | 第44-45页 |
(二) 本文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观点及理由 | 第45-47页 |
六、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47-51页 |
(一) 《国家赔偿法》相关规定分析 | 第47-48页 |
(二) 在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三) 立法完善建议 | 第49-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