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产流机制及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中文摘要第1-10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24页
  1.2.1 农田水量平衡第11-13页
  1.2.2 坡地产流机制第13-17页
  1.2.3 坡地产流模型第17-18页
  1.2.4 土壤水分变化及其数值模拟第18-24页
  1.2.5 降雨产流和土壤水分的应用技术第24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4-26页
2 试验地基本情况与研究方法第26-32页
 2.1 试验地所在小流域的基本概况第26-27页
  2.1.1 流域的基本情况第26页
  2.1.2 土地利用现状第26页
  2.1.3 地貌与地质第26页
  2.1.4 水文气象第26-27页
  2.1.5 植被状况第27页
  2.1.6 农田分布第27页
  2.1.7 水利设施第27页
 2.2 试验地的基本理化性质第27-28页
  2.2.1 土壤基本性质第27页
  2.2.2 土壤水力学性质第27-28页
 2.3 研究方法第28-32页
  2.3.1 试验设计第28-30页
  2.3.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0-32页
3 坡地产流理论与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简介第32-45页
 3.1 坡地产流理论第32-38页
  3.1.1 产流的一般机制第32-35页
  3.1.2 产流(水流)模型第35-38页
 3.2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第38-45页
  3.2.1 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过程第38-41页
  3.2.2 土壤水分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模型第41-45页
4 紫色土坡耕地降雨产流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第45-66页
 4.1 不同耕作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地面径流过程特征第45-50页
 4.2 代表性耕作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表面径流与壤中流过程特点第50-56页
 4.3 径流的来源分析第56-57页
 4.4 表面径流的数值模拟第57-66页
  4.4.1 表面产流模型的数值解法第57-60页
  4.4.2 数值解的控制技术第60-61页
  4.4.3 试验坡地表面径流数值模拟的参数化第61-62页
  4.4.4 表面径流的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第62-66页
5 紫色土坡耕地降雨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第66-88页
 5.1 坡耕地土壤含水量的一般分布特征第66-67页
 5.2 坡耕地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第67-73页
 5.3 坡耕地产流后土壤水分变化的数值模拟第73-88页
  5.3.1 土壤水分运动变化基本方程的数值解法第73-79页
  5.3.2 试验地土壤水分变化的数值模拟参数化第79-80页
  5.3.3 土壤水分变化的数值模拟与实测比较第80-88页
6 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产流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几点认识第88-91页
 6.1 降雨产流的一般机制分析第88页
 6.2 降雨产流机制与土壤水分变化和养分流失的关系第88-89页
 6.3 径流小区坡脚隔墙对水土流失观测准确性的影响第89-91页
7 研究总结第91-94页
 7.1 主要结果第91-92页
 7.2 创新点第92页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92-9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附录——笔者工作简介和发表论文情况第108-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华猪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表达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