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地图制图学(地图学)论文--地图编制论文

地图设色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与颜色传输理论的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29页
 第一节 地图出版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7-9页
 第二节 开发地图设色辅助决策系统的基本思想第9-11页
  一、 该系统的构成模块与主要功能第9-10页
  二、 该系统与Mapgis系统的关系第10-11页
 第三节 颜色传输理论在地图出版中的重要地位第11-16页
  一、 数字出版技术的特征第11-12页
  二、 颜色在数字图像出版技术中的地位第12页
  三、 颜色传输理论研究内容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第12-15页
  四、 颜色传输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五、 论文研究的重点及主要解决的问题第16页
 第四节 常用的颜色表示方法第16-29页
  一、 表色空间第16-22页
  二、 媒体的表色特征与颜色失真现象第22-27页
  三、 解决颜色失真的对策第27-29页
第二章 彩色管理功能的实现第29-57页
 第一节 彩色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9-33页
  一、 设备定标第29页
  二、 特征描述第29-33页
  三、 颜色转换第33页
 第二节 颜色空间转换与色域压缩第33-46页
  一、 颜色空间转换方法与模型第33-42页
  二、 色域压缩方法第42-46页
 第三节 系统中颜色转换模型的建立第46-54页
  一、 颜色空间转换与色域压缩关系的建立第47-49页
  二、 颜色空间转换与色域压缩关系向Mapgis系统的引入第49-50页
  三、 专色混色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四、 对Mapgis色库中调色板的改进第52-54页
 第四节 出版中“所见即所得”的实现第54-57页
  一、 显示器之间颜色的“所见即所得”第54页
  二、 显示器对印刷品的“所见即所得”第54-55页
  三、 显示器对数字打样的“所见即所得”第55页
  四、 数字打样对印刷品的“所见即所得”第55-57页
第三章 地图设色与数据库管理功能的实现第57-69页
 第一节 地图设色数据库的原理与技术第57-60页
  一、 对分层设色图的专家方案分析第58-59页
  二、 专家方案的分类第59页
  三、 数据库的数据组织第59-60页
  四、 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第60页
 第二节 实现地图设色功能的主要原理与技术第60-69页
  一、 等值线图设色的原理与技术第60-66页
  二、 等值区图设色的原理与技术第66-67页
  三、 等类型图设色的原理与技术第67页
  四、 行政区划图设色的原理与技术第67-69页
第四章 地图设色分级效果评价第69-74页
 第一节 设色分级效果评价模块设计的理论依据第69-72页
  一、 颜色信息的有效性第69页
  二、 照度与颜色视觉的关系第69-70页
  三、 颜色分级及分级数量第70-71页
  四、 分级数与色相的关系第71-72页
  五、 基本色记忆的颜色识别方法第72页
 第二节 设色分级效果评价模块的设计原理第72-74页
第五章 扩大色域的方法第74-85页
 第一节 喷墨打样色域的扩大第74-81页
  一、 使用六种颜色打样第74页
  二、 使用并置加色法混色第74-81页
 第二节 印刷色域的扩大第81-85页
  一、 增大色域的印刷方法第81-82页
  二、 对高精细印刷和FM印刷的分析第82-85页
第六章 成果测试与实验分析第85-110页
 第一节 评价颜色再现性的理论与方法第85-97页
  一、 基于色知觉的主观评价法第86-87页
  二、 基于测色的颜色再现性评价第87-88页
  三、 基于嗜好的颜色再现评价方法第88-89页
  四、 基于解析测度的客观评价法第89-93页
  五、 基于统计测度的客观评价第93-97页
 第二节 对颜色转换模型精度的测试第97-110页
  一、 该系统与原MAPGIS系统间的颜色显示对比实验第97-107页
  二、 “与设备无关”的颜色传输机制的有效性实验第107-108页
  三、 对转换模型精度的分析第108-110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附录一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5-117页
附录二 建立专色混色模型的基础数据第117-130页
附录三 专家设色方案库主表第130-131页
附录四 专家设色方案库付表第131-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
下一篇: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景观建模技术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