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方式的比较及其叶黄素的提取检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小球藻异养生长高产藻株的筛选 | 第12-23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2 实验设计 | 第13-15页 |
·小球藻异养培养流程的设计 | 第13-14页 |
·小球藻异养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14-1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小球藻藻株的复壮 | 第15页 |
·小球藻摇瓶异养培养 | 第15页 |
·小球藻发酵罐异养培养 | 第15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15页 |
·pH的测定 | 第15页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15-16页 |
·硝基氮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计算 | 第16页 |
·藻粉的制备 | 第16页 |
·小球藻叶黄素的测定 | 第16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16-22页 |
1 小球藻摇瓶异养培养 | 第16-20页 |
·低糖异养培养 | 第16-18页 |
·高糖异养培养 | 第18-19页 |
·异养细胞中叶黄素含量的比较 | 第19-20页 |
2 蛋白核小球藻发酵罐放大培养 | 第20-22页 |
·以纯葡萄糖为碳源培养 | 第20页 |
·以大米糖化醪为碳源培养 | 第20-22页 |
三.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蛋白核小球藻不同培养方式的比较 | 第23-29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培养方式 | 第23页 |
·藻粉的制备 | 第23页 |
·藻细胞成分的测定 | 第23-25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1 三种培养方式的比较 | 第25-26页 |
2 以三种培养方式获得的藻细胞成分的比较 | 第26-27页 |
三.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不同干燥方式对藻细胞热敏成分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日光自然干燥 | 第29页 |
·高温烘干 | 第29页 |
·真空低热干燥 | 第29页 |
·喷雾干燥 | 第29页 |
·真空冷冻干燥 | 第29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三、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小球藻叶黄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 第32-38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1 细胞破碎方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2 有机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温度对提取物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4 破碎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破碎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6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7 正交试验 | 第36-37页 |
8 优化后小球藻叶黄素的提取率 | 第37页 |
三.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球藻叶黄素 | 第38-47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色谱仪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39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9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1 叶黄素标准曲线绘制 | 第39-40页 |
2 样品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 第40-45页 |
3 图谱分析和结果计算 | 第45页 |
三.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