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方剂学论文--方论论文

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建立--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论治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6-7页
文献综述第7-25页
 一、方剂辨证论治方法概述第7-14页
  (一) 方剂辨证的源流第7-9页
  (二) 方证学说概述第9-10页
  (三) 方剂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第10页
  (四) 方剂辨证论治方法的意义第10-11页
  (五) 方剂辨证的特色与优势第11-12页
  (六) 方剂辨证与方证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苓桂术甘汤概述第14-25页
  (一) 苓桂术甘汤证的病因、病机与脉证第15-16页
  (二) 苓桂术甘汤治法方药第16-17页
  (三) 苓桂术甘汤的治法禁忌第17-18页
  (四) 苓桂术甘汤类方的文献记载第18-20页
  (五)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第20-25页
苓桂术甘汤证的研究第25-42页
 一.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5-27页
  (一) 研究目的第25页
  (二) 研究内容第25-27页
 二. 苓桂术甘汤证的研究方法第27-29页
  (一) 资料的收集第27-28页
  (二) 资料的归纳和整理第28页
  (三) 资料的统计方法第28-29页
 三、研究结果第29-42页
  (一) 资料的一般情况第29-30页
  (二) 苓桂术甘汤治疗疾病种类的统计情况第30-33页
  (三) 苓桂术甘汤证脉症统计结果第33-37页
  (四) 苓桂术甘汤证因子分析结果第37-39页
  (五) 苓桂术甘汤证使用药味统计结果第39-42页
讨论第42-55页
 一、苓桂术甘汤证研究结果探讨第42-48页
 二、苓桂术甘汤证诊断标准第48-49页
 三、苓桂术甘汤方药及配伍意义探讨第49-51页
 四、苓桂术甘汤证药物加减变化规律第51-53页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田生态系统弹尾虫多样性及其环境指示作用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黑出租车的依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