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论科技创造及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科技创造及其主体特征分析第22-28页
   ·创造与创新第22-23页
   ·科技创造第23页
   ·科技创造主体的特征分析第23-28页
     ·关于科技创造主体的认知特征第24-25页
     ·关于科技创造主体的人格特征第25-26页
     ·关于科技创造主体的能力特征第26-28页
第3章 科技创造的运行机制第28-43页
   ·科技创造的演化机理第28-35页
     ·科技创造的生成机制第28-34页
     ·基于和谐理论的科技创造主体的心理过程第34-35页
   ·科技创造的一般模式第35-40页
     ·问题过程模式第35-38页
     ·思维过程模式第38-40页
   ·科技创造的一般方法第40-43页
     ·从相对中优选绝对第40页
     ·从偶然中把握必然第40-41页
     ·从量变中促进质变第41-42页
     ·从否定中实现再否定第42-43页
第4章 科技创造的动力第43-48页
   ·科技创造的内在动力第43-45页
     ·需要是产生创造行为的积极性源泉第43页
     ·创造动机是产生创造行为的内在动力第43页
     ·好奇心与兴趣引发创造行为第43-44页
     ·科学的理想与信念是引导创造行为的不竭动力第44-45页
   ·科技创造的外在动力第45-48页
     ·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第45-46页
     ·物质条件的具备第46页
     ·科技成果的本身的积累第46-48页
第5章 科技创造的社会环境第48-56页
   ·科技创造的文化环境第48-50页
     ·文化观念第48页
     ·文化风尚第48-49页
     ·文化习俗第49页
     ·文化教育第49页
     ·文化手段第49-50页
   ·科技创造的制度环境第50-52页
     ·评价机制第50-51页
     ·激励机制第51页
     ·知识产权制度第51-52页
   ·科技创造的组织环境第52-56页
     ·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第52-53页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运行机制第53-54页
     ·科学共同体的结构第54-56页
第6章 科技创造力及我国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现状分析第56-68页
   ·科技创造力内涵第56-58页
     ·创造力的概念解析第56-58页
     ·科技创造力的涵义第58页
   ·科技创造力的维度第58-61页
     ·科技创造信息第58-59页
     ·科技创造意识第59页
     ·科技创造精神第59-60页
     ·科技创造思维第60-61页
     ·科技创造技能第61页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历程第61-64页
     ·启动阶段第61-62页
     ·兴起阶段第62-63页
     ·发展阶段第63-64页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造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64-65页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造能力的因素第65-68页
       ·外部环境条件第65页
       ·内部因素第65-66页
       ·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因素第66页
       ·专业因素第66页
       ·情感因素第66-68页
第7章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对策与建议第68-78页
   ·培养科技创造力首要是转变教育观念第68-69页
   ·优化科技创造的心理品质第69页
   ·加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第69-71页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71-72页
   ·强化科技创造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第72-73页
   ·重视创造型教师的培养第73-74页
   ·确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第74-75页
   ·优化科技创造的大学环境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良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施工关键技术
下一篇:马钱子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