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锂离子的内壳激发和光谱结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 ·类锂等电子系列高位激发态的研究意义 | 第7页 |
|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中的工作成果简介 | 第7-10页 |
| ·选题的目的和主要工作概述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理论方法和技术 | 第11-21页 |
| ·类锂等电子系列双激发态的能量与波函数 | 第12-17页 |
| ·类锂等电子系列双激发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和波函数 | 第12-14页 |
| ·质量极化与相对论能量修正 | 第14-17页 |
| ·类锂等电子系列的精细结构 | 第17-18页 |
| ·课题选取的方法与技术 | 第18-21页 |
|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 第18-19页 |
| ·Rayleigh-Ritz 变分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1-45页 |
| ·氦负离子双激发态研究 | 第21-25页 |
| ·基函数的选择 | 第21页 |
| ·氦负离子非相对论能量和氦的亲和能 | 第21-25页 |
| ·类锂等电子系列(Z=3-10)的双激发态研究 | 第25-45页 |
| ·非相对论能量和相对论修正能量 | 第25-31页 |
| ·质量极化和相对论修正效应的讨论 | 第31-37页 |
| ·精细结构的讨论 | 第37-43页 |
| ·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率的计算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