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犯罪对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侵占罪犯罪对象概述 | 第10-12页 |
(一) 他人交付物 | 第10页 |
(二) 其他脱离占有物 | 第10-12页 |
二、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 第12-29页 |
(一) 他人财物 | 第12-22页 |
1."他人"范围的界定 | 第12-14页 |
2.不动产能否作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 第14-15页 |
3.无形能源能否作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 第15-16页 |
4.智力成果能否作为侵占罪的行为对象 | 第16-17页 |
5.非法财物能否作为侵占罪的行为对象 | 第17-22页 |
(二) 代为保管 | 第22-29页 |
1.代为保管的界定 | 第22-23页 |
2.封缄物的保管问题 | 第23-24页 |
3.雇佣关系形成的代为保管 | 第24-26页 |
4.共有物的代为保管 | 第26-27页 |
5.因不当得利而形成的代为保管 | 第27-29页 |
三、他人遗忘物 | 第29-34页 |
(一) 遗忘物与遗失物 | 第29-30页 |
(二) 修正的二重控制理论 | 第30-32页 |
(三) 遗忘物的特征 | 第32-34页 |
1.遗忘物须为动产 | 第32页 |
2.遗忘物须脱离财物所有人的控制 | 第32页 |
3.遗忘物须为非意志性的脱离控制 | 第32-33页 |
4.遗忘物须为显而易见 | 第33-34页 |
四、他人的埋藏物 | 第34-39页 |
(一) 民法中埋藏物与刑法中埋藏物的关系 | 第34-35页 |
(二) 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三) 埋藏物与文物的关系 | 第36页 |
(四) 刑法上埋藏物的认定 | 第36-39页 |
1.埋藏物须为动产 | 第37页 |
2.埋藏物须具有隐蔽性 | 第37页 |
3.埋藏物的发现须具有偶然性 | 第37-38页 |
4.埋藏物须处于无权利人有效控制持有状态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