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3-23页 |
1 生物地理学发展简史 | 第13-15页 |
·生物地理学形成 | 第13页 |
·生物地理学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第一个历史时期 | 第13-14页 |
·第二个历史时期 | 第14页 |
·第三个历史时期 | 第14-15页 |
·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 第15页 |
2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的关系 | 第15-16页 |
3 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4 生物地理学在植物检疫中的地位和应用 | 第17-21页 |
·生物地理学是植物检疫的重要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生物地理学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科学依据 | 第19-21页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意义 | 第22页 |
6 本课题研究重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伞滑刃属线虫的检疫与种类鉴定 | 第23-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线虫样本采集与分离、处理 | 第23-24页 |
·线虫形态学观测、种类鉴定 | 第24页 |
·标本制作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45页 |
·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 | 第24-41页 |
·拟小松伞滑刃线虫,新种Bursaphelenchus parapinasteri sp. nov. | 第24-30页 |
·树皮象伞滑刃线虫B. hylobianum ( Korenchenko,1980 ) Hunt, 1997 | 第30-32页 |
·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 Brassch & Burgermeister, 2002 | 第32-34页 |
·泰国伞滑刃线虫B. thailandae Braasch & Braasch-Bidasak, 2002 | 第34-37页 |
·伪伞滑刃线虫B. fraudulentus Rühm,1956 | 第37-39页 |
·食菌伞滑刃线虫B. fungivorus Franklin & Hooper, 1962 | 第39-41页 |
·重要检疫性种类和常见种的鉴定 | 第41-45页 |
·松材线虫B. xylophilus ( Steiner & Buhrer, 1934 ) Nickle, 1970 | 第41-43页 |
·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 Mamiya & Enda, 1979 | 第43-4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多样性 | 第47-73页 |
1 伞滑刃属线虫的物种多样性 | 第47-60页 |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的分类 | 第47-49页 |
·伞滑刃属的建立 | 第47-48页 |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形态鉴别特征 | 第48页 |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分类和鉴定技术 | 第48-49页 |
·世界伞滑刃属线虫物种丰富度 | 第49-53页 |
·伞滑刃属线虫分种检索表 | 第53-58页 |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多样性组群结构 | 第58-60页 |
·分组依据 | 第58-59页 |
·伞滑刃属线虫物种多样性的组群结构 | 第59-60页 |
2 伞滑刃属线虫生态多样性 | 第60-71页 |
·伞滑刃属线虫多样化的生活类型 | 第60-71页 |
·第一种生活类型(Ⅰ型) | 第61-62页 |
·第二种生活类型(Ⅱ型) | 第62页 |
·第三种生活类型(Ⅲ型) | 第62-70页 |
·第四种生活类型(Ⅳ型) | 第70-71页 |
·伞滑刃属线虫类群生态学进化 | 第7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1-73页 |
第四章 伞滑刃属线虫生物地理学 | 第73-96页 |
1 世界伞滑刃属线虫的世界地理分布格局 | 第73-80页 |
·伞滑刃属线虫各物种的地理分布状况 | 第73-77页 |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伞滑刃属线虫物种 | 第77-80页 |
·伞滑刃属线虫世界分布区图的建立 | 第80页 |
2 世界伞滑刃线虫属地理区系 | 第80-87页 |
·伞滑刃线虫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分布 | 第80-83页 |
·伞滑刃线虫属世界地理区系分析 | 第83-86页 |
·伞滑刃线虫属的广布种 | 第83-84页 |
·伞滑刃属的特有种 | 第84-85页 |
·伞滑刃属地理区系共有种 | 第85-86页 |
·中国伞滑刃属区系情况 | 第86-87页 |
3 伞滑刃属线虫起源与自然扩散探讨 | 第87-91页 |
·关于伞滑刃属线虫的起源 | 第87-88页 |
·关于伞滑刃属线虫的自然扩散 | 第88-91页 |
·欧美途径 | 第88页 |
·欧亚途径 | 第88-89页 |
·古白令途径 | 第89-90页 |
·南美途径 | 第90-91页 |
4 伞滑刃属线虫地理演变探讨 | 第91-94页 |
·不同生活类型伞滑刃属线虫在世界的地理分布 | 第91-92页 |
·伞滑刃属线虫进化过程中的地理分化 | 第92-94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94-96页 |
第五章 松材线虫的生物地理学 | 第96-117页 |
1. 松材线虫生物入侵、危害与检疫 | 第96-104页 |
·松材线虫的世界分布现状 | 第96页 |
·松材线虫的生物入侵与危害 | 第96-103页 |
·在起源地的发生与危害 | 第96-98页 |
·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生物入侵与危害 | 第98-99页 |
·对中国的生物入侵与危害 | 第99-103页 |
·松材线虫检疫的必要性 | 第103-104页 |
2 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地理学特性 | 第104页 |
3 中国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地理学 | 第104-116页 |
·中国的地形特征 | 第104-105页 |
·基于GIS 上的中国地形图的建立 | 第105-107页 |
·中国松材线虫病分布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第107-111页 |
·基于地形的中国松材线虫病理论分布及发生区划 | 第111-113页 |
·松材线虫在中国发生蔓延与中国地形特征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松材线虫为害的4 种地形类型 | 第113页 |
·中国的地形特征决定松材线虫在中国发生为害格局 | 第113-114页 |
·松材线虫病在中国发生的过程及其今后的趋势 | 第114-116页 |
·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扩散过程 | 第114-116页 |
·中国松材线虫病未来发展趋势 | 第11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 | 第117-119页 |
·生物地理学形成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 第117页 |
·对伞滑刃属线虫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117-118页 |
·对伞滑刃属线虫的生态多样性研究 | 第118页 |
·划分伞滑刃属线虫的分布、区系、起源、扩散和演化研究 | 第118页 |
·对松材线虫的生物地理学研究以及在中国的应用 | 第118-119页 |
2. 创新点与应用前景 | 第119页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问题 | 第119-121页 |
·生物地理学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应用到植物检疫的实际工作中 | 第119-120页 |
·伞滑刃属线虫生物多样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认识 | 第120页 |
·有待对我国松材线虫病作进一步深入认识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6页 |
图表目录 | 第136-138页 |
攻博期间已发表相关的论文 | 第138-139页 |
攻博期间已发布的专利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