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审前会议制度研究--以美国民事审前会议制度为分析基础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审前会议制度概述第12-21页
 第一节 审前会议制度的基本含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审前会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3-19页
  一、发端阶段第13页
  二、确立阶段第13-14页
  三、发展阶段第14-18页
  四、最新修正阶段第18-19页
 第三节 审前会议制度的功能第19-21页
  一、开庭审理保障功能第19页
  二、整理争点功能第19-20页
  三、提高庭审效率防止诉讼拖延功能第20页
  四、促进和解快速解决纠纷功能第20-21页
第二章 美国审前会议制度的运作机制第21-28页
 第一节 首次审前会议第21-24页
  一、首次会议的日程安排第22页
  二、中间性措施第22页
  三、案件管理计划第22-23页
  四、日程安排命令第23-24页
  五、和解第24页
 第二节 后续会议与最后审前会议第24-28页
  一、后续会议第24-25页
  二、最后审前会议第25-27页
  三、制裁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建立的理论及实践探讨第28-38页
 第一节 理论上的探讨第28-33页
  一、诉讼价值上:公正与效率的整合第28-29页
  二、诉讼体制上:审前程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29-31页
  三、诉讼功能上:迫切需要的案件管理功能第31-32页
  四、诉讼理念上:民事审判的集中化第32-33页
 第二节 实践上的探索第33-38页
  一、山东高密市法院的预审法官制度试点第33-35页
  二、广东海事法院庭前会议制度试点第35-36页
  三、法官助理制度试点第36-38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具体思路第38-45页
 第一节 合理界定审前会议制度的性质第38-39页
 第二节 明确审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范围第39-40页
 第三节 明确由预审法官主持审前程序第40-41页
 第四节 合理确定审前会议的次数和内容第41-42页
 第五节 完善审前调解制度第42-45页
第五章 构建审前会议制度的配套制度第45-51页
 第一节 诉答程序制度的健全第45-47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二、完善措施第46-47页
 第二节 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第47-50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二、完善措施第49-50页
 第三节 法官释明权的强化第50-51页
  一、强化法官释明权的原因第50页
  二、法官释明权的内容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纳米Fe3O4磁性复合丁腈橡胶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