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和谐社会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呼唤 | 第7-23页 |
第一节 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涵义 | 第7-10页 |
一、和谐的概念 | 第7-8页 |
二、和谐社会的概念 | 第8-10页 |
(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 第8-9页 |
(二) 关于西方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 第9-10页 |
第二节 道德人格内涵 | 第10-20页 |
一、人格 | 第10-12页 |
二、道德人格 | 第12-20页 |
(一) 中国道德人格之理论资源 | 第14-16页 |
(二) 西方道德人格之理论资源 | 第16-1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 | 第18-19页 |
(四) 现代意义的理想人格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0-23页 |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提高大学教育水平的需要 | 第21页 |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原因探究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人格五要素分析 | 第23-28页 |
一、道德认识分析 | 第23-24页 |
二、道德情感分析 | 第24-25页 |
三、道德意志分析 | 第25-26页 |
四、道德信念分析 | 第26-27页 |
五、道德习惯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深层原因探究 | 第28-32页 |
一、内在因素探寻 | 第28-29页 |
二、外因环境评述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何以可能 | 第32-34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个人道德知识的积累 | 第33页 |
第三节 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努力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 | 第34-40页 |
第一节 理想道德人格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 | 第35-40页 |
一、身心和谐的道德人格 | 第35-36页 |
二、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人格 | 第36-37页 |
三、见贤思齐的道德人格 | 第37-38页 |
四、知行统一的道德人格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