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导论 | 第13-20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 第14-15页 |
| ·国内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17-18页 |
| ·论文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19-20页 |
| 2 国外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20-33页 |
| ·国外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 第20-30页 |
| ·德国 | 第20-25页 |
| ·美国 | 第25-28页 |
| ·巴西 | 第28-29页 |
| ·日本 | 第29-30页 |
| ·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经验 | 第30-33页 |
| ·明确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范围 | 第31页 |
| ·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 | 第31页 |
| ·明确环保局在政府中的地位和职权 | 第31-32页 |
|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 第32-33页 |
| 3 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现状 | 第33-40页 |
| ·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 | 第33-34页 |
| ·萌芽和起步阶段(1970-1978) | 第33页 |
| ·奠基和成长阶段(1979-1991) | 第33-34页 |
| ·发展和壮大阶段(1992-) | 第34页 |
|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 ·基本特点 | 第34-36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 ·目前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 第38-40页 |
| 4 莱芜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分析 | 第40-46页 |
| ·莱芜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 ·莱芜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类型和机构设置情况 | 第41-42页 |
| ·莱芜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 ·职责交叉,权限不清,造成效率低下,行政资源浪费 | 第42-43页 |
| ·环保力量薄弱,难于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 第43-44页 |
| ·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问题严重,加大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难度 | 第44-46页 |
| 5 莱芜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 第46-52页 |
| ·改革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 第46-47页 |
| ·莱芜经济开发区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 第47-49页 |
| ·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科学划分职能 | 第47-48页 |
| ·人员编制配备及人事上的双重管理 | 第48页 |
| ·行政管理权行使过程的相对独立 | 第48-49页 |
| ·充足的工作经费 | 第49页 |
| ·明确与市环保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之间的关系 | 第49页 |
| ·垂直管理体制的普遍意义 | 第49-52页 |
| ·建立垂直管理体制的依据 | 第49-50页 |
| ·垂直管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 第50页 |
| ·改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