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本文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背景关系 | 第10页 |
·全球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地区 | 第10-11页 |
·南京和镇江两市发展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对象的诠释 | 第12-13页 |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 | 第12页 |
·经济全球化 | 第12-13页 |
·城市体系 | 第13页 |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框架及篇章结构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篇章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全球化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价值链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城市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第3章 南京和镇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 第27-66页 |
·全球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6-37页 |
·南京和镇江全球化的进程 | 第37-58页 |
·外贸依存度 | 第37-44页 |
·外资依存度 | 第44-52页 |
·互联网普及率 | 第52-53页 |
·人均接待境外游客数 | 第53-55页 |
·四个全球化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 | 第55-58页 |
·南京和镇江的全球化指数 | 第58-59页 |
·南京和镇江两市全球化指数的运算 | 第58页 |
·南京和镇江两市全球化指数的演化趋势 | 第58-59页 |
·南京和镇江在长三角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 | 第59-66页 |
·南京和镇江与长三角全球化指数演化趋势的比较分析 | 第59-62页 |
·南京和镇江在长三角区域层次聚类中的位置 | 第62-66页 |
第4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南京和镇江产业结构重组 | 第66-100页 |
·南京和镇江两市产业结构的演化 | 第66-78页 |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 第66-70页 |
·八大产业部类的演化趋势 | 第70-78页 |
·城市产业异同性分析 | 第78-84页 |
·产业异同性的测度方法 | 第80-83页 |
·1996-2005年南京和镇江工业部类产业异同性分析 | 第83-84页 |
·城市产业职能分析 | 第84-89页 |
·城市主导职能的测度方法 | 第84-86页 |
·城市优势产业部类 | 第86-87页 |
·城市优势工业细分行业职能 | 第87-89页 |
·1996-2005年南京和镇江两市在长三角价值链中的地位特征变化 | 第89-100页 |
·产业部类的价值区段特征 | 第90-92页 |
·区域聚类层级特征及空间演化特征 | 第92-97页 |
·南京和镇江主要产业部类的演化特征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南京和镇江全球化进程与产业结构重组的因果机制解析及典型案例研究 | 第100-123页 |
·南京和镇江全球化进程与产业结构重组的因果机制 | 第100-103页 |
·南京和镇江全球化进程与产业部类结构演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因果机制解析 | 第102-103页 |
·南京和镇江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案例及理论解析 | 第103-123页 |
·理论概述 | 第103-107页 |
·经济全球化对南京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 | 第107-116页 |
·经济全球化对镇江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 | 第116-12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3-127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25页 |
·有待深化的问题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0页 |
附表 八大产业部类所涵盖的具体行业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