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模拟反馈系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研究 | 第8页 |
| ·HLS-BxB系统的组成 | 第8-9页 |
| ·基于 HLS-BxB系统的实验 | 第9-10页 |
| ·创新及特色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理论的研究 | 第11-32页 |
| ·来自束团的信号 | 第11-14页 |
| ·稳定束团信号 | 第11页 |
| ·幅度调制信号 | 第11-13页 |
| ·相位调制信号 | 第13-14页 |
| ·尾场效应和耦合阻抗 | 第14-15页 |
| ·尾场函数 | 第14页 |
| ·耦合阻抗 | 第14-15页 |
| ·几种重要的阻抗形式 | 第15页 |
| ·不稳定性的研究 | 第15-22页 |
| ·不稳定振荡模式的物理图像 | 第15-20页 |
| ·横向不稳定性 | 第20-21页 |
| ·纵向不稳定性 | 第21-22页 |
| ·横向纵向振荡的计算机仿真 | 第22-23页 |
| ·横向及纵向振荡表达式 | 第22-23页 |
| ·纵向振荡对横向振荡的影响 | 第23页 |
| ·基于 Hilbert变换的相空间重建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 ·Hilbert变换的定义 | 第23-26页 |
| ·Hilbert变换在相空间重建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抑制手段 | 第27-32页 |
| ·逐束团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 ·反馈原理 | 第29-30页 |
| ·反馈系统的要求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HLS-BxB测量反馈系统 | 第32-68页 |
| ·流强、纵向和横向振荡待测信号的获得 | 第33-36页 |
| ·逐束团流强测量系统 | 第36-42页 |
| ·方案调研 | 第36-38页 |
| ·HLS束团流强测量系统的组成 | 第38-40页 |
| ·在线定标结果 | 第40-42页 |
| ·逐束团纵向振荡测量系统 | 第42-44页 |
| ·方案调研 | 第42-43页 |
| ·HLS纵向测量系统的组成 | 第43页 |
| ·离线定标实验 | 第43-44页 |
| ·逐束团横向振荡测量反馈系统 | 第44-68页 |
| ·横向测量反馈系统的调研 | 第44-47页 |
| ·系统原理 | 第47-55页 |
| ·BPM的选择 | 第55-57页 |
| ·系统构成 | 第57-63页 |
| ·系统调试 | 第63-68页 |
| 第四章 基于 HLS-BxB测量反馈系统的实验 | 第68-83页 |
| ·束团横向振荡的追踪 | 第68-70页 |
| ·横向相空间变化的追踪 | 第70-71页 |
| ·横向反馈系统实验 | 第71-79页 |
| ·200MeV注入状态下实验 | 第72-73页 |
| ·800MeV运行状态下实验 | 第73-79页 |
| ·束团纵向振荡的追踪 | 第79-81页 |
| ·快速门电路激励测试平台的开发与设计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3-84页 |
| ·测量系统 | 第83页 |
| ·反馈系统 | 第83页 |
| ·数据处理系统 | 第83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附录A NI-6704多功能卡的使用 | 第86-91页 |
| 附录B 储存环 BPM位置 Lattice参数 | 第91-95页 |
| 附录C 数据处理相关程序 | 第95-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