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旅游产业的背景 | 第9-10页 |
| ·旅游信息化的背景 | 第10-11页 |
| ·数字旅游的专业背景 | 第11页 |
| ·数字旅游的技术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 ·旅游业竞争态势发展 | 第12页 |
| ·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的需要 | 第12页 |
| ·传媒竞争的需要 | 第12-13页 |
| ·旅游者的需要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数字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 第13页 |
| ·数字旅游是实现旅游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第13页 |
| ·数字旅游完善了现代旅游市场经济个性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 数字旅游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 ·概念剖析 | 第16-17页 |
| ·旅游的概念 | 第16页 |
| ·旅游业的概念 | 第16页 |
| ·旅游信息 | 第16-17页 |
| ·数字旅游 | 第17-20页 |
| ·数字旅游的概念 | 第17-18页 |
| ·数字旅游的组成部分 | 第18页 |
| ·数字旅游的背景 | 第18-20页 |
| ·数字旅游的服务对象及其作用 | 第20页 |
| ·数字旅游的特点 | 第20-21页 |
| ·空间性、数字性、整体性 | 第20页 |
| ·实时性 | 第20页 |
| ·客观性 | 第20-21页 |
| ·数字旅游的体系的总体框架 | 第21页 |
| ·数字旅游的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 ·信息化技术与数字旅游的融合 | 第22-25页 |
| ·GIS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 | 第22页 |
| ·RS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 | 第22-23页 |
| ·GPS技术 | 第23-24页 |
| ·WebGIS技术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 ·实现了旅游信息的在线管理 | 第25页 |
| ·应用Google Earth实现旅游活动的个性化、大众化 | 第25-26页 |
| 3 数字旅游方案设计 | 第26-37页 |
| ·本研究所涉及的软件平台和技术 | 第26-30页 |
| ·基础应用平台Google Earth | 第26页 |
| ·GPS | 第26页 |
| ·RoboGeo V5.0.18 | 第26-27页 |
| ·XML语言介绍 | 第27-28页 |
| ·关于KML格式 | 第28-29页 |
| ·采取以上平台和软件的优点及理由 | 第29-30页 |
| ·数字旅游研究技术流程 | 第30-35页 |
| ·设计思路 | 第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技术方案 | 第31页 |
| ·数字旅游应用的流程设计 | 第31-35页 |
| ·旅游信息数字化及其分类 | 第35-36页 |
| ·空间数据 | 第35页 |
| ·属性数据 | 第35页 |
| ·多媒体数据 | 第35-36页 |
| ·该研究的优点 | 第36-37页 |
| ·成本低廉 | 第36页 |
| ·高效 | 第36页 |
| ·共享 | 第36-37页 |
| 4 武汉大富庵景区数字旅游应用实例 | 第37-43页 |
| ·大富庵景区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 ·大富庵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39页 |
| ·大富庵景区数字旅游的实际应用 | 第39-43页 |
| ·大尺度导航功能 | 第39页 |
| ·内部导航功能 | 第39-40页 |
| ·旅游资源分布及评价 | 第40-41页 |
| ·个性化旅游纪念图 | 第41-42页 |
| ·三维立体效果图 | 第42-43页 |
| 5. 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数字旅游应用实例 | 第43-49页 |
| ·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概况 | 第43-45页 |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45-46页 |
| ·数字旅游在木兰天池景区中的实践 | 第46-49页 |
| ·旅游资源管理 | 第46-47页 |
| ·应用遥感影像监测景区防火及旅游资源动态 | 第47-48页 |
| ·实现旅游资源的三维空间分布 | 第48-49页 |
| 6. 结论和讨论 | 第49-53页 |
| ·结论: Google Earth在旅游方面的应用优势 | 第49页 |
| ·适应现代旅游个性化的需求; | 第49页 |
| ·方便开展景区宣传和营销活动 | 第49页 |
| ·使数字旅游方便、生动、精准 | 第49页 |
| ·讨论:针对不同对象的数字旅游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 ·旅游者—推动数字旅游更实际应用 | 第49-50页 |
| ·旅游景区—先进的市场营销 | 第50页 |
| ·旅游企业—建立互动的旅游信息网络 | 第50页 |
|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数字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 第50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0-51页 |
| ·研究深度略显不足 | 第50-51页 |
| ·入手点的问题 | 第51页 |
| ·数字旅游的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 ·三维化的数字旅游 | 第51页 |
| ·时态化的数字旅游 | 第51页 |
| ·互动性的数字旅游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