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专利联盟的概述 | 第12-18页 |
·专利联盟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3页 |
·专利联盟的定义 | 第12页 |
·专利联盟的分类 | 第12-13页 |
·专利联盟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3-14页 |
·美国专利联盟的发展史 | 第14-17页 |
·兴盛期(1856-1912) | 第15页 |
·衰落期(1912-1931) | 第15页 |
·萌动期(1931—1995) | 第15-16页 |
·复兴期(1995—至今) | 第16-17页 |
·专利联盟的发展特点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专利联盟与垄断 | 第18-28页 |
·专利制度与反垄断之间的碰撞 | 第18-21页 |
·技术标准中的专利 | 第18-19页 |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冲突 | 第19-20页 |
·反垄断意义上的利益平衡 | 第20-21页 |
·专利联盟建立中的垄断行为分析 | 第21-24页 |
·技术标准的设立 | 第21页 |
·标准内容的违法 | 第21-22页 |
·标准决议规则的不合理 | 第22页 |
·程序违法引起的反垄断控告 | 第22-23页 |
·标准建立中的拒绝许可 | 第23-24页 |
·专利联盟许可中的垄断行为分析 | 第24-27页 |
·专利联盟许可 | 第24页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 第24-25页 |
·横向协议限制竞争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专利联盟垄断行为判定的原则及适用 | 第28-33页 |
·技术标准中专利权信息的披露 | 第28-29页 |
·建立专利权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 | 第28页 |
·专利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 | 第28-29页 |
·知识产权法层面上的信息披露要求 | 第29页 |
·专利权信息披露中的禁止反悔原则 | 第29页 |
·禁止反言原则的适用——以戴尔案为例 | 第29-30页 |
·“合理性原则”的适用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 | 第33-38页 |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第33页 |
·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对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 | 第33-36页 |
·美国 | 第33-35页 |
·欧盟 | 第35页 |
·日本 | 第35-36页 |
·国际反垄断法制度 | 第36-37页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反垄断立法 | 第36页 |
·世界贸易组织竞争政策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关于我国专利联盟反垄断规制的思考 | 第38-45页 |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现状 | 第38-39页 |
·我国反垄断立法规制专利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国外反垄断立法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 第40-41页 |
·我国反垄断立法规制专利联盟的重点 | 第41-43页 |
·强化对垄断的定性和定量界定 | 第41页 |
·建立标准化专利信息披露制度 | 第41-42页 |
·完善对专利联盟和私有协议的规制 | 第42-43页 |
·明确知识产权的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条款 | 第43页 |
·慎重考虑反垄断法适用的例外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