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诗学与理学:邵雍《击壤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7页
 一、 邵雍诗歌研究方法概述第8-15页
 二、 本文研究思路与意义第15-17页
第一节 诗乐合一:邵雍的文学本体论——兼与朱熹"文道合一"论比较第17-33页
 一、 文从道出与诗从乐出第17-20页
 二、 主敬穷理与主乐自律第20-24页
 三、 从容法度与脱于诗法第24-27页
 四、 因言明道与言通要妙第27-33页
第二节 以易释史:邵雍咏史诗的历史哲学特征第33-45页
 一、 履霜冰至与否极泰来第33-36页
 二、 思患豫防与知几其神第36-38页
 三、 顺动致豫与天道由人第38-40页
 四、 时行时止与各行其位第40-42页
 五、 以物观物与以史观史第42-45页
第三节 观之以理:邵雍诗中落花意象的生命美学启示第45-53页
 一、 观之以目的流连欣赏——对生命形式的讴歌与赞叹第45-46页
 二、 观之以心的同情共感——对生命流逝的哀叹与惋惜第46-49页
 三、 观之以理的随运任化——对生命流逝的超脱与生命闲适境界的追求第49-53页
第四节 经世之志:邵雍教诲诗的道德及政治哲学观念第53-62页
 一、 知行之辨第53-57页
 二、 王霸之辨第57-59页
 三、 义利之辨第59-62页
第五节 观物之乐:邵雍哲学思想中的圣人境界——兼与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说比较第62-72页
 一、 觉解与观物第62-65页
 二、 天地境界与观物之乐第65-69页
 三、 "极高明而道中庸"与"天人相去不相远"第69-72页
结 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母牛分枝杆菌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一篇:普通小麦Glu-A3位点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对SDS沉降值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