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美德的世俗面孔--休谟人为正义理论的评析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一、苏格兰启蒙运动和休谟的思想 | 第5-9页 |
(一)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 第5-7页 |
(二) 休谟思想的复杂性 | 第7页 |
(三) 休谟的主要作品 | 第7-9页 |
二、德性观的两个传统 | 第9-17页 |
(一) 理性主义目的论德性观 | 第9-11页 |
(二) 情感主义德性观 | 第11-13页 |
(三) 中世纪的德性观 | 第13-15页 |
(四) 苏格兰启蒙运动前期思想家的德性观 | 第15-17页 |
三、人为正义的内容 | 第17-26页 |
(一) 矛盾而独特的人性观 | 第17-18页 |
(二) 道德观念的源起 | 第18-19页 |
(三) 道德感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四) 正义与道德的区分 | 第20-22页 |
(五) 共同利益感之于正义 | 第22-24页 |
(六) 同情之于共同利益感克服空间障碍 | 第24-26页 |
四、人为正义的普通法传统 | 第26-30页 |
(一) 普通法的形成历史 | 第26-27页 |
(二) 爱德华·柯克对于普通法理性的看法 | 第27-29页 |
(三) 人为正义理论与普通法精神 | 第29-30页 |
五、人为正义的特性 | 第30-39页 |
(一) 传统的正义观 | 第30-32页 |
(二) 正义的互利性 | 第32-36页 |
(三) 正义的普遍性和抽象性 | 第36-39页 |
六、结语 | 第39-41页 |
附论:人为正义与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的理论 | 第41-46页 |
(一) 自生自发秩序理论与“无知”的知识论 | 第43-44页 |
(二) 社会秩序进化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后 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