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9页 |
·纳米光半导体材料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纳米TiO_2光半导体的种类 | 第18-19页 |
·研发历史 | 第19-20页 |
·纳米TiO_2光半导体的光催化抗菌原理 | 第20-24页 |
·光催化抗菌技术原理 | 第20-22页 |
·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纳米TiO_2光半导体的抗菌特性 | 第24-25页 |
·影响纳米TiO_2光半导体抗菌性能的因素 | 第25-27页 |
·纳米TiO_2光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 第27-34页 |
·环境净化 | 第27-28页 |
·医疗与环境卫生 | 第28-31页 |
·农业 | 第31-34页 |
·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第37-38页 |
·应用前景及对策 | 第38-39页 |
第二章 纳米TiO_2溶胶的制备、物性分析及活性评价 | 第39-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9-41页 |
·纳米TiO_2溶胶的制备方法 | 第41-42页 |
·工艺流程 | 第42页 |
·物性分析 | 第42-43页 |
·XFD分析 | 第42-43页 |
·TEM分析 | 第43页 |
·SEM分析 | 第43页 |
·纳米TiO_2溶胶光催化活性鉴定 | 第43-45页 |
·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 | 第43页 |
·TiO_2含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降解甲基蓝染料 | 第44页 |
·分解油实验法 | 第44页 |
·纱布抗菌试验 | 第44页 |
·大肠杆菌试验 | 第44页 |
·香蕉防腐试验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54页 |
·纳米TiO_2溶胶的组成与性质 | 第45-46页 |
·粒度仪分析 | 第46页 |
·XRD分析 | 第46-47页 |
·TEM分析 | 第47-48页 |
·SEM分析 | 第48页 |
·纳米TiO_2溶胶的光催化活性鉴定 | 第48-54页 |
·薄膜中TiO_2含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降解染料法 | 第50-52页 |
·分解油实验 | 第52页 |
·纱布抗菌试验 | 第52-53页 |
·大肠杆菌试验 | 第53-54页 |
·香蕉防腐试验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纳米TiO_2溶胶的急性经口毒实验 | 第58-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样品 | 第58页 |
·动物 | 第58页 |
·方法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纳米TiO_2溶胶的植物病原物抗菌性能评价 | 第60-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材料 | 第60-63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0-62页 |
·供试菌种 | 第62-63页 |
·纳米TiO_2溶胶的吸收光谱测定 | 第63页 |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63-64页 |
·载玻片法 | 第63页 |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63页 |
·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64页 |
·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64页 |
·相对电导率及伤害度的测定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4-65页 |
·真菌生长抑制效应 | 第65-66页 |
·黄瓜灰霉菌丝生长抑制效应 | 第66-67页 |
·黄瓜灰霉产孢量的抑制 | 第67页 |
·黄瓜灰霉孢子萌发抑制 | 第67-68页 |
·植物病原细菌的抗菌性能 | 第68-69页 |
·细菌细胞的伤害效应 | 第69-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纳米TiO_2溶胶的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研究 | 第74-91页 |
·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 | 第74-8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5-77页 |
·供试材料 | 第75页 |
·栽培方法 | 第75页 |
·试验处理 | 第75-76页 |
·田间调查统计方法 | 第76页 |
·药害测定 | 第76-77页 |
·统计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病症识别 | 第77页 |
·春季栽培黄瓜的霜霉病防治效果 | 第77-78页 |
·秋季栽培黄瓜的霜霉病防治效果 | 第78-80页 |
·黄瓜霜霉病病斑面积调查 | 第80页 |
·药害测定结果 | 第80-82页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 | 第82-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供试菌株与品种 | 第82-83页 |
·农事管理 | 第83页 |
·试验处理 | 第83页 |
·调查方法 | 第83-84页 |
·结果 | 第84-85页 |
·病症识别 | 第84页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 | 第84-85页 |
·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 | 第85-8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6页 |
·试验处理 | 第86页 |
·田间调查和统计方法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88页 |
·病症识别 | 第86-87页 |
·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纳米TiO_2溶胶对植物光合机能与生长促进的影响 | 第91-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92页 |
·光合机能测定 | 第92页 |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92页 |
·植株生长量测定 | 第92-93页 |
·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 第93页 |
·叶片质膜渗透性及MDA含量测定 | 第93页 |
·结果 | 第93-102页 |
·种子发芽率 | 第93-95页 |
·光合机能测定 | 第95-98页 |
·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95-96页 |
·气孔导度的变化 | 第96-97页 |
·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 | 第97页 |
·蒸腾速率的变化 | 第97-98页 |
·光合色素含量 | 第98-99页 |
·植株生长量 | 第99-100页 |
·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 | 第100-101页 |
·细胞膜透性 | 第101-102页 |
·讨论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总论 | 第104-10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6-109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存在问题 | 第107-108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附录 | 第118-119页 |
检测报告 | 第119-123页 |
作者简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