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5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临床研究 | 第17-42页 |
| 第一部分 兰地洛尔对异丙酚麻醉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理 | 第17-24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 2 结果 | 第18-19页 |
| 3 讨论 | 第19-24页 |
|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中肌电活动的变化对双频谱指数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 第24-29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2 结果 | 第25页 |
| 3 讨论 | 第25-29页 |
| 第三部分 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反应及脑功能监测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29-35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2 结果 | 第30-31页 |
| 3讨论 | 第31-35页 |
| 第四部分 脑功能监测指标变化和心血管反应评估“过浅麻醉”的价值 | 第35-39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2 结果 | 第36页 |
| 3 讨论 | 第36-39页 |
| 第五部分 异丙酚麻醉中脑功能监测指标变化预测患者术中体动反应的可能性 | 第39-42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2 结果 | 第40页 |
| 3 讨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综述 | 第47-63页 |
| I: 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 第47-54页 |
| II: 双频谱指数与麻醉相关药物 | 第54-63页 |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