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连续刚构桥线形与高程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施工控制的起因和发展 | 第9-10页 |
| ·悬臂施工法的施工工艺 | 第10-12页 |
| ·挂篮 | 第10-12页 |
| ·挂篮施工工艺展望 | 第12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 | 第13-30页 |
| ·施工控制的目的 | 第13页 |
| ·施工控制的内容 | 第13-15页 |
| ·桥梁结构的变形控制 | 第13-14页 |
| ·桥梁结构的应力控制 | 第14页 |
| ·桥梁结构的稳定控制 | 第14-15页 |
| ·桥梁结构的安全控制 | 第15页 |
| ·施工控制中的结构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 ·前进分析法 | 第16-17页 |
| ·倒退分析法 | 第17-19页 |
|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 第19-22页 |
| ·开环控制法 | 第19页 |
| ·闭环控制法 | 第19-20页 |
| ·自适应控制法 | 第20-22页 |
| ·桥梁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 ·结构参数 | 第22-23页 |
| ·施工工艺 | 第23页 |
| ·监测方法 | 第23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23页 |
| ·温度变化 | 第23-24页 |
| ·材料收缩徐变 | 第24-25页 |
| ·施工管理 | 第25页 |
| ·施工误差调整方法 | 第25-30页 |
| ·卡尔曼滤波法 | 第25-27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7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常家河特大桥施工控制 | 第30-38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 ·设计规范及规程 | 第30-31页 |
| ·桥址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31页 |
| ·主要材料 | 第31-32页 |
| ·设计要点 | 第32-33页 |
| ·上部结构静力分析 | 第32页 |
| ·预应力体系 | 第32-33页 |
| ·主桥下部结构设计要点 | 第33页 |
| ·施工要点 | 第33-34页 |
| ·主桥上部结构 | 第33-34页 |
| ·主桥下部结构 | 第34页 |
| ·施工监控 | 第34-38页 |
| ·主梁施工监控 | 第34-36页 |
| ·主墩施工监控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常家河特大桥监控数据 | 第38-58页 |
|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 ·仿真模型分析软件 | 第38-39页 |
| ·单元划分 | 第39-40页 |
| ·标高计算 | 第40-41页 |
| ·应力应变分析 | 第41-46页 |
| ·应变计埋置 | 第41-45页 |
| ·应力应变数据 | 第45-46页 |
| ·沉降观测 | 第46-48页 |
| ·承台沉降点布置 | 第46-47页 |
| ·沉降观测数据 | 第47-48页 |
| ·平面线性控制 | 第48-51页 |
| ·预拱度的设置 | 第51-58页 |
| ·施工预拱度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 ·设置成桥预拱度的原理 | 第52-58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