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高层建筑火灾烟流运动特性预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基础 | 第11-22页 |
| ·火灾烟流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火灾烟流模型简介 | 第14-18页 |
| ·火灾烟流网络模型的研究 | 第18-22页 |
| ·多功能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初步研究方案 | 第24-26页 |
| 2 场模型理论基础 | 第26-40页 |
| ·场模拟理论简介 | 第26-27页 |
| ·场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27-35页 |
| ·湍流输运模型 | 第27-31页 |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31页 |
| ·辐射换热模型 | 第31-34页 |
| ·碳黑模型 | 第34-35页 |
| ·模型的数值计算 | 第35-38页 |
| ·数值计算的方法 | 第35-36页 |
| ·模型及算法的优化 | 第36-38页 |
| ·区域模型理论简介 | 第38-40页 |
| 3 建筑物火灾烟流运动特性预测网络模型 | 第40-52页 |
| ·烟流模型简介 | 第40页 |
| ·烟气流动解析 | 第40-46页 |
| ·建立换气回路接续矩阵和闭环矩阵 | 第41-42页 |
| ·房间质量平衡式 | 第42-43页 |
| ·环路压力平衡 | 第43-44页 |
| ·开口质量流量与开口压差关系式 | 第44-46页 |
| ·室温解析 | 第46-47页 |
| ·围护结构传热解析 | 第47-49页 |
| ·基本公式 | 第47-48页 |
| ·方程式离散化 | 第48-49页 |
| ·烟气浓度和CO_2 浓度解析 | 第49-51页 |
| ·程序求解步骤 | 第51-52页 |
| 4 复合模型 | 第52-80页 |
| ·复合模型思想 | 第52-53页 |
| ·复合模型的建立 | 第53-58页 |
| ·场-网模型(FN) | 第53-56页 |
| ·场-区-网(FZN)模型 | 第56-58页 |
| ·火灾模型的评价 | 第58-59页 |
| ·模拟实例 | 第59-78页 |
| ·网络模拟 | 第60-66页 |
| ·场-网模拟 | 第66-78页 |
| ·小结 | 第78-80页 |
| 5 壁面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80-90页 |
| ·火灾过程中的传热方式 | 第80-81页 |
| ·对流换热概述 | 第81-82页 |
| ·对流换热系数分析 | 第82-84页 |
| ·计算方法分析 | 第82-83页 |
| ·对流换热系数的求取 | 第83-84页 |
| ·湍流流动的近壁处理 | 第84-88页 |
| ·壁面函数与近壁模型 | 第85-87页 |
| ·湍流计算中近壁处理对网格的要求 | 第87-88页 |
|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88-90页 |
| 6 火灾烟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90-104页 |
| ·实验简介 | 第90-92页 |
| ·实验工况及过程 | 第92-93页 |
| ·实验结果 | 第93-97页 |
| ·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97-103页 |
| ·场模拟数据对比 | 第97-99页 |
| ·网络模拟数据对比 | 第99-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进一步完善方向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附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