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的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17页 |
一、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呼唤制度研究 | 第6-8页 |
二、制度分析理论框架 | 第8-10页 |
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 | 第10-17页 |
第一章 公共政策与制度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公共政策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制度及其分类 | 第19-21页 |
一、制度的定义 | 第19-21页 |
二、制度的分类 | 第21页 |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 第21-24页 |
一、二者的区别 | 第21-22页 |
二、二者的联系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价:标准与问题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24-29页 |
一、关于公共政策评价标准的不同观点 | 第24-26页 |
二、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标准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及其表现 | 第29-36页 |
一、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 | 第29-30页 |
二、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的现实表现 | 第30-36页 |
第三章 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的制度分析 | 第36-61页 |
第一节 制度供给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 | 第36-44页 |
一、政策信息的输入-传导机制不健全 | 第37-40页 |
二、政策制定缺乏有力的制度设计 | 第40-42页 |
三、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的制度变迁解读 | 第44-54页 |
一、政策的成本—收益博弈结构失衡 | 第44-46页 |
二、路径依赖与政策调整之间的矛盾 | 第46-48页 |
三、政治文化的内在影响 | 第48-54页 |
第三节 制度创新视角下的政策有效性困境 | 第54-61页 |
一、制度创新滞后于政策创新 | 第54页 |
二、制度创新动力不足 | 第54-61页 |
第四章 强化制度供给与创新,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 第61-78页 |
第一节 倡导制度新理念 | 第61-63页 |
一、制度新理念的一般论述 | 第61-62页 |
二、核心制度新理念 | 第62-63页 |
第二节 搭建制度平台,创新决策方式 | 第63-75页 |
一、建立健全政策审核及考评制度 | 第64页 |
二、强化政策责任及激励机制 | 第64-66页 |
三、深化政策执行的试点制度 | 第66页 |
四、建立健全参与主体多元化制度 | 第66-69页 |
五、健全民意反映与事项公示制度 | 第69-70页 |
六、整合利用政策信息库 | 第70-75页 |
第三节 强化公共政策的监控与反馈机制 | 第75-78页 |
一、强化机关监控 | 第76页 |
二、建立健全监控反馈机制 | 第76页 |
三、完善相对独立的公共监控机制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78-84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84-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