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学校教育变迁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8-13页 |
(一) 已有研究概述 | 第8-11页 |
1. 对教育变迁与社会变迁关系的探讨 | 第8-9页 |
2. 对教育变迁研究视角的探讨 | 第9-10页 |
3. 对教育变迁类型、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0-11页 |
4. 对教育变迁理论的元研究 | 第11页 |
(二)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1-13页 |
二、对一所学校三十年教育变迁的考察 | 第13-21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资料的搜集 | 第13-14页 |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3页 |
2. 资料的搜集 | 第13-14页 |
(二) 学校教育变迁的轨迹 | 第14-21页 |
1. 物质层面 | 第15-17页 |
2. 精神层面 | 第17-19页 |
3. 制度层面 | 第19-21页 |
三、对所考察学校教育变迁的分析 | 第21-30页 |
(一) 对所考察学校教育变迁的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1. 现代化特征 | 第21-22页 |
2. 外推型特征 | 第22-23页 |
3. 市场化特征 | 第23-24页 |
4. 选择性特征 | 第24-25页 |
5. 法制化特征 | 第25页 |
(二) 对影响所考察学校教育变迁的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1. 外部因素 | 第25-27页 |
2. 内部因素 | 第27-30页 |
四、对学校教育变迁考察的反思及获得的启示 | 第30-37页 |
(一) 对所考察学校教育变迁的反思 | 第30-32页 |
1. 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 第30页 |
2. 学校自身主体性的缺失 | 第30页 |
3. 学生群体的忽视 | 第30-31页 |
4. 相互之间满意度的下降 | 第31页 |
5. 与学校教育实际的脱离 | 第31-32页 |
(二) 通过考察研究所获得的启示 | 第32-37页 |
1. 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变迁并非齐头并进,但不能有过分的偏颇 | 第32-33页 |
2. 学校教育发展应重视自身发展规律的调控,减少“人为”强迫 | 第33-34页 |
3. 学校教育变迁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到和谐一体的目标 | 第34-35页 |
4. 学校教育发展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49页 |
附录一: 荥阳高中学校教育三十年变迁中的相关文件和条例 | 第43-45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45-46页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第46-47页 |
附录四: 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