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2. 研究问题的提出: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12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 | 第13页 |
·抽样调查 | 第13页 |
·深度访谈 | 第13-14页 |
第1章 校本教研概述 | 第14-21页 |
·校本教研产生的背景 | 第14-15页 |
·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 | 第14页 |
·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5页 |
·校本教研的内涵 | 第15-17页 |
·校本教研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即为了学校 | 第15-16页 |
·校本教研的基地(主阵地)是学校——即基于学校 | 第16页 |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在学校中 | 第16-17页 |
·校本教研的特点与核心要素 | 第17-19页 |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点表现为 | 第17页 |
·为了教学 | 第17页 |
·在教学中 | 第17页 |
·基于教学 | 第17页 |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 | 第17-19页 |
·自我反思 | 第18页 |
·同伴互助 | 第18页 |
·专业引领 | 第18-19页 |
·实施校本教研的意义 | 第19-21页 |
·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19页 |
·校本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 第19-20页 |
·校本教学研究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 第20-21页 |
第2章 南安市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分析 | 第21-28页 |
·福建省南安市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简介 | 第21页 |
·南安市实施校本教研回顾 | 第21页 |
·本次调查的过程 | 第21-22页 |
·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结果分析 | 第22-28页 |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2-24页 |
·访谈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南安市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第3章 南安市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取得的成效 | 第28-34页 |
·校本教研理念得以内化 | 第28页 |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初见雏形 | 第28-32页 |
·构建城乡互动机制,促进均衡发展 | 第28-29页 |
·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第29-30页 |
·建立了专业引领体系 | 第30-31页 |
·重建学校教研机构,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 | 第31-32页 |
·建立保障机制,推动制度建设 | 第32页 |
·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 第32-34页 |
第4章 南安市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缺乏理论支撑,校本教研走向经验主义 | 第34-35页 |
·缺乏科研方法支撑,校本教研难以可持续发展 | 第35页 |
·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教研缺乏活力 | 第35页 |
·评价机制落实不到位,校本教研实效性不强 | 第35-36页 |
·保障条件不保障,校本教研后劲不足 | 第36页 |
·经费紧张,使校本教研陷入“无米之炊” | 第36页 |
·教师负担过重,校本教研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 第36页 |
·学校所受干扰太多,影响校本教研的深入 | 第36页 |
·专业引领缺失,校本教研水平低下 | 第36-38页 |
·专业引领不够,成为制约校本教研的“瓶颈” | 第36-37页 |
·“文人相轻”的思想让同伴难以互助 | 第37-38页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38-41页 |
·正确把握校本理念 | 第38页 |
·不断创新教研方式 | 第38-39页 |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 第39页 |
·努力提升校本教研文化 | 第39-40页 |
·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