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直面道德冲突:中学道德教育的检视与革新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一、前言第12-23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1. 道德冲突是道德教育不可避免的议题第12-13页
  2. 当代社会变革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第13-14页
  3. 漠视道德冲突导致了中学道德教育低效第14-15页
  4. 新课程改革对道德教育提出新要求第15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5-17页
  1. 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明晰中学道德教育的目标第15-16页
  2. 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反思中学道德教育实践第16页
  3.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成人”发展第16-17页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1. 道德第17-19页
  2. 道德冲突第19页
 (四)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9-23页
  1.研究视角的确立第19-20页
  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0-21页
  3. 研究过程的展开第21-23页
二、道德冲突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第23-30页
 (一) 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探索第23-25页
  1. 道德冲突产生的外部原因探询第23-24页
  2. 道德冲突产生的内部原因探询第24-25页
 (二) 道德冲突转换标准的相关理论第25-27页
  1. 凸显个人需要或利益的道德标准和依据第25-26页
  2. 倾向社会需要的道德标准和依据第26-27页
 (三) 道德冲突的引导与教育理论第27-30页
  1. 强调道德认知的道德教育理论第27-28页
  2. 重视道德“生成”的道德教育理论第28页
  3. 关注道德情感培养的道德教育理论第28-29页
  4. 凸显实践环节的道德教育理论第29-30页
三、走近冲突: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出现的道德冲突第30-38页
 (一) 道德信念冲突:社会与自我间的矛盾第30-32页
  1.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道德信念冲突的核心第30页
  2. 困惑中寻觅:中学生社会与自我冲突的表现第30-32页
 (二) 道德情感冲突:谁之正义第32-35页
  1. 稚嫩的自我:中学生正义感冲突的表现第33-34页
  2. 迷惘的自我:中学生良心上存在冲突的表现第34-35页
 (三) 道德行为冲突:失范之种种第35-38页
  1. “社会我”的缺失: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失范第35-37页
  2. “物质我”的膨胀:中学生消费道德行为的失范第37-38页
四、缘由追寻:中学生道德冲突的必然性分析第38-47页
 (一) 社会转型带来道德冲突的加剧第38-39页
  1. 社会转型的含义及特征第38页
  2. 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冲突第38-39页
 (二) 校园文化冲突带来道德冲突第39-41页
  1. 学校主流文化与中学生亚文化冲突的必然性分析第39-40页
  2. 学校主流文化与中学生亚文化冲突带来的道德冲突第40-41页
 (三) 学校教育目的与手段不一致带来道德冲突第41-44页
  1. 教育目的与“教育语言”不一致带来道德冲突第41-43页
  2. 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不一致带来道德冲突第43-44页
 (四) 道德冲突是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第44-47页
  1. 道德冲突是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第44-45页
  2. 道德冲突是道德发展的内部动力第45-47页
五、遮蔽与僭忘: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47-58页
 (一) 知性道德教育目标:道德冲突的僭忘第47-49页
  1. 科学主义导致道德教育知性化第47页
  2. 知性化带来道德冲突的僭忘第47-49页
 (二) 师生如何言说:灌输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第49-51页
  1. 教师中心带来道德教育的灌输性第49页
  2. 灌输性带来道德冲突的滞留第49-51页
 (三) 道德教育内容的一元化:道德冲突的遮蔽第51-53页
  1. “理想化”导致道德教育内容的一元化第51-52页
  2. 道德内容的一元化遮蔽了道德冲突第52-53页
 (四) 单一性道德教育: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第53-58页
  1. 教育“工具化”带来的道德教育单一性第53-55页
  2. “教育万能”带来社会视野道德教育的单一性第55-58页
六、反思与呼唤:中学道德教育的革新第58-67页
 (一) 道德教育观念:直面道德冲突的长期性第58-59页
  1. 去道德教育终结性:直面道德冲突的长期性第58页
  2. 终身道德教育理念:道德冲突存在的长期性诉求第58-59页
 (二) 道德教育目标:由知性化到生活化第59-61页
  1. 超越知性化:凸显道德冲突的客观性第59-60页
  2. 回归生活:重视道德冲突解决的体验性第60-61页
 (三) 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第61-63页
  1. 去道德教育的灌输性:凸显道德冲突的合理性第61-62页
  2. 走向交往对话:凸显道德冲突解决的主体性第62-63页
 (四) 道德教育内容: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第63-64页
  1. 走出“理想国”:重视道德冲突的现实性第63-64页
  2. 一元与多元相结合:道德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第64页
 (五) 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第64-67页
  1. 构建学校大道德教育体系,重视道德冲突解决的系统性第64-65页
  2. 构建社会大道德教育体系,促进中学生道德走向冲突的和谐第65-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5-76页
后记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折变空间孤子自偏转与温度特性及孤子观测
下一篇:湛江等鞭金藻有机碳营养生态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