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支持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9-33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相关概念 | 第19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生态哲学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1页 |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1-22页 |
·环境风险理论 | 第22-23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技术基础 | 第23-33页 |
·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 | 第23页 |
·GIS技术概述 | 第23-25页 |
·RS技术概述 | 第25-27页 |
·统计技术概述 | 第27-2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8-30页 |
·网格技术概述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研究 | 第33-63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指标体系研究 | 第33-35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 第33页 |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33-34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5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模型的建立 | 第35-52页 |
·集成指标指数模型 | 第35-47页 |
·准则层指数模型 | 第47-51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综合指数模型 | 第51-52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模型技术实现 | 第52-63页 |
·GIS技术应用 | 第52-56页 |
·RS技术应用 | 第56-60页 |
·统计技术应用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模型验证 | 第63-89页 |
·研究区域背景概述 | 第63-70页 |
·自然环境与资源背景 | 第63-68页 |
·经济发展背景 | 第68-70页 |
·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指标体系 | 第70-72页 |
·社会经济可行度评价 | 第72-76页 |
·区域人口密度评价 | 第72-73页 |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 第73页 |
·区域区位优势度评价 | 第73-75页 |
·社会经济可行度综合评价 | 第75-76页 |
·环境支撑度评价 | 第76-79页 |
·生物多样性维护支撑度分析 | 第76-77页 |
·土壤保持支撑度分析 | 第77-78页 |
·水源涵养支撑度分析 | 第78-79页 |
·环境支撑度综合评价 | 第79页 |
·资源支撑度评价 | 第79-80页 |
·土地资源退化度分析 | 第80-82页 |
·土壤侵蚀敏感状况评价 | 第80-81页 |
·潜在地质灾害危险状况评价 | 第81-82页 |
·土地资源退化度综合评价 | 第82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综合评价 | 第82-89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9-93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创新点汇总 | 第89页 |
·研究结论 | 第89-91页 |
·建议 | 第91-93页 |
·研究建议 | 第91页 |
·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