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环境影响 | 第8页 |
| ·R22 的应用现状 | 第8-10页 |
| ·替代路线及难点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工质替代的研究 | 第10-12页 |
| ·传热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工质循环特性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14-25页 |
| ·工质物性计算模型 | 第14-20页 |
| ·热力学性质计算模型 | 第14-17页 |
| ·纯工质 | 第14-16页 |
| ·混合工质 | 第16-17页 |
| ·迁移性质计算模型 | 第17-20页 |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第20-22页 |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 第20页 |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 第20-21页 |
| ·循环的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 ·复叠式制冷循环 | 第22-23页 |
| ·工质循环特性计算软件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R22 循环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25-34页 |
| ·R22 的基本热物理性质 | 第25页 |
| ·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 ·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变工况特性 | 第27-28页 |
| ·热力计算 | 第28-31页 |
| ·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 ·实验台介绍 | 第31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R22 替代工质的循环特性分析 | 第34-54页 |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替代工质 | 第34-47页 |
| ·替代工质的基本热物理性质 | 第34-36页 |
| ·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36-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替代研究 | 第47-53页 |
| ·复叠循环工质的基本热物理性质 | 第47-48页 |
| ·替代的理论研究 | 第48-53页 |
| ·小结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R134a 水平光管内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4-69页 |
| ·概述 | 第54-59页 |
| ·R134a 水平光滑管内的凝结换热研究进展 | 第54-57页 |
| ·过热蒸气的凝结换热 | 第57-59页 |
| ·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 | 第59-62页 |
| ·试验装置 | 第59-60页 |
| ·数据处理 | 第60-61页 |
| ·实验工况 | 第61-62页 |
|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62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8页 |
| ·局部凝结换热系数的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对比 | 第62-64页 |
| ·局部换热系数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 ·各关联式对R134a 过热蒸气凝结换热系数预测值的准确度分析.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下一步的工作及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 详细摘要 | 第79-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