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当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人对该课题的研究 | 第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写作的难点 | 第16页 |
·论文进行方式 | 第16-17页 |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 第17-30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17-21页 |
·和谐社会的概念 | 第17-18页 |
·中西方关于和谐 | 第18-19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 第19-21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重要意义 | 第21-24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 第24-29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24-27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儒家和谐思想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 第30-47页 |
·儒家和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30-33页 |
·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 第30-31页 |
·宗法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和礼崩乐坏 | 第31-32页 |
·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 第32-33页 |
·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3-43页 |
·“天人合一”思想 | 第33-36页 |
·“中庸之道”思想 | 第36-39页 |
·“仁者爱人”思想 | 第39-41页 |
·“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 | 第41-42页 |
·“德润身”思想 | 第42-43页 |
·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辩证思考 | 第43-45页 |
·扬弃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缺陷 | 第43-45页 |
·科学继承儒家思想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当前社会中不和谐现象极其成因分析 | 第47-55页 |
·政治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成因分析 | 第47-49页 |
·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 | 第49-51页 |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 第51-52页 |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影响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第52-54页 |
·城乡地区发展不协调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 第52页 |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 第52-53页 |
·当代道德缺失,滑坡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思想因素 | 第53页 |
·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继承儒家思想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55-67页 |
·儒家思想在当代继承的现实可能性 | 第55-59页 |
·儒家思想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 | 第55-57页 |
·儒家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 第57-59页 |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 第59-62页 |
·儒学思想中包含促进人内心和谐的思想 | 第59-60页 |
·儒学思想中蕴涵促进社会内部和谐的思想 | 第60-61页 |
·儒学思想中体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 第61-62页 |
·继承儒家思想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62-66页 |
·“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62-63页 |
·“中庸之道”思想构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 第63-65页 |
·“修身养性”“神体互融”构建人自身的和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