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问题的引出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论文的研究对象 | 第13页 |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1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原产地标志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一 原产地标志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原产地标志在国际保护中的历史和发展 | 第16-21页 |
(一) 《巴黎公约》对原产地产品的保护 | 第16-17页 |
(二) 《马德里协定》对货源标志的保护 | 第17-18页 |
(三) 《里斯本协定》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 | 第18-19页 |
(四) 《TRIPS协定》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19-21页 |
三 原产地标志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一) 原产地标志中包含的地理名称必须是实际存在的 | 第21-22页 |
(二) 原产地标志是一种质量证书 | 第22-23页 |
(三) 原产地标志是一种无形财产 | 第23页 |
四 原产地标志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3-26页 |
(一) 原产地标志与商标的比较 | 第23-24页 |
(二) 原产地标志与原产地名称比较 | 第24-25页 |
(三) 原产地标志与商号的比较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 第27-35页 |
一、农产品竞争力的内涵 | 第27-28页 |
(一) 农产品的价格 | 第28页 |
(二) 农产品的质量 | 第28页 |
(三) 农产品的信誉 | 第28页 |
二、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 第28-31页 |
(一) 整体竞争力:水平低,出口增长缓慢,竞争力薄弱 | 第29-30页 |
(二) 结构竞争力:优势正在减弱,劣势正在加大 | 第30页 |
(三)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落后 | 第30-31页 |
(四) 农产品营销的落后 | 第31页 |
(五) 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 | 第31页 |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一)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 | 第31-32页 |
(二) 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严重,法规法律不健全 | 第32页 |
(三) 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 | 第32-33页 |
(四) 农产品出口风险以及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 | 第33页 |
(五) 促进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 第33-34页 |
四、小结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原产地标志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 第35-44页 |
一、原产地标志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 第35-40页 |
(一) 原产地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原理 | 第35-36页 |
(二) 基于原产地标志的农产品竞争力形成原理 | 第36-38页 |
(三) 原产地标志产品管理的经济分析 | 第38-40页 |
二、原产地标志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一) 推进和提升名优特产品产业化 | 第40-41页 |
(二) 加强和提高名优特产品质量标准化 | 第41页 |
(三) 支持和促进名优特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品牌战略 | 第41页 |
三、原产地标志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案例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原产地标志利用和发展现状 | 第44-49页 |
一、原产地标志在我国的沿革 | 第44-45页 |
二、中国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45-47页 |
(一) 中国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二) 中国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行政程序 | 第46页 |
(三) 中国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监控制度 | 第46-47页 |
三、中国原产地标志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一) 生产者对原产地标志认识不充分 | 第47页 |
(二) 原产地标志使用不规范 | 第47-48页 |
(三) 市场管理部门对原产地标志监督力度不够 | 第48页 |
(四) 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一、加强政府对原产地标志产品的管理 | 第49-51页 |
(一) 明确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定位 | 第49页 |
(二) 规范原产地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和名称的使用 | 第49-50页 |
(三) 建立政府监管、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的管理模式 | 第50页 |
(四) 提高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过程管理水平 | 第50页 |
(五) 提高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信息化水平 | 第50-51页 |
二、提高原产地标志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 | 第51-52页 |
(一) 提升原产地标志产品的科技含量 | 第51页 |
(二) 加强对原产地标志产品质量的控制 | 第51-52页 |
三、开展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的国际合作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