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王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前言 | 第12-17页 |
| 一、金矿床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 二、选题来源、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成果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述 | 第17-21页 |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页 |
| ·地层 | 第17-19页 |
| ·构造 | 第19页 |
| ·岩浆岩 | 第19页 |
|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19-20页 |
| ·区域矿产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1-31页 |
| ·地层 | 第22页 |
| ·构造 | 第22-24页 |
| ·褶皱构造 | 第23页 |
| ·断裂构造 | 第23-24页 |
| ·岩浆岩 | 第24-31页 |
| ·接触关系 | 第24-26页 |
| ·包体特征 | 第26页 |
| ·接触热变质作用及变形作用 | 第26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26页 |
| ·化学成分 | 第26页 |
| ·岩石化学指数 | 第26-27页 |
| ·岩石稀土元素特征 | 第27页 |
| ·岩石微量元素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1-44页 |
| ·矿体分布 | 第31-33页 |
| ·矿体形态与规模 | 第33-35页 |
| ·矿石组成 | 第35-37页 |
| ·矿石化学成分 | 第35-37页 |
| ·矿石矿物组成 | 第37页 |
| ·矿石矿物组合类型 | 第37页 |
| ·主要造矿矿物特征 | 第37-38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8-39页 |
| ·矿石类型 | 第39页 |
| ·围岩蚀变 | 第39-40页 |
| ·金的嵌布形式 | 第40页 |
| ·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 | 第40-42页 |
| ·控矿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矿床成因及成因模式 | 第44-60页 |
| ·矿床的成矿时代 | 第44-45页 |
|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 第45-51页 |
| ·主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 第45-47页 |
| ·稀土元素的特征及分布模式 | 第47-49页 |
| ·稳定同位素组成 | 第49-51页 |
|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51-53页 |
| ·温度 | 第51页 |
| ·压力、深度 | 第51页 |
| ·成矿流体成分 | 第51-53页 |
| ·成矿流体盐度 | 第53页 |
| ·成矿流体密度 | 第53页 |
| ·成矿元素的迁移形式 | 第53-54页 |
| ·影响成矿元素沉淀的因素 | 第54页 |
| ·成矿条件和矿化规律 | 第54-56页 |
| ·矿床成因模式 | 第56-60页 |
| ·建立矿床成因模式的依据 | 第56-57页 |
| ·成矿过程及矿床的成因模式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图版说明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