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图目录 | 第6-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智能视频监控的现状和发展 | 第10-12页 |
§1.3 智能视频监控的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基于单摄像机的视频监控 | 第12-14页 |
·基于多摄像机的视频监控 | 第14页 |
§1.4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的工作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17-25页 |
§2.1 颜色模型 | 第17-20页 |
§2.2 PHONG物体光照模型 | 第20-21页 |
§2.3 直方图匹配 | 第21-22页 |
§2.4 数学形态学算子 | 第22-25页 |
·膨胀 | 第23-24页 |
·腐蚀 | 第24页 |
·开闭运算 | 第24页 |
·轮廓提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运动目标检测和提取 | 第25-42页 |
§3.1 运动目标检测算法总结和分析 | 第25-34页 |
·相邻帧差法 | 第25-26页 |
·背景差法 | 第26-31页 |
·光流法 | 第31-33页 |
·混合的算法 | 第33-34页 |
§3.2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 第34-37页 |
·背景模型的建立和更新 | 第34-36页 |
·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提取 | 第36-37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各算法对室内外视频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对运动目标的检测算法的定性评估及总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运动目标阴影检测和去除 | 第42-59页 |
§4.1 阴影检测算法的总结及分类 | 第43-45页 |
·基于模型的阴影检测的总结和分类 | 第43-44页 |
·基于具体算法过程的阴影检测算法总结和分类 | 第44-45页 |
§4.2 基于PHONG物体光照模型的阴影检测算法 | 第45-52页 |
·Phong物体光照模型对物体被感知的亮度模型 | 第47页 |
·Phong物体光照模型阴影判决准则Ⅰ | 第47-48页 |
·Phong物体光照模型阴影判决准则Ⅱ | 第48-50页 |
·Phong物体光照模型阴影判决准则Ⅲ | 第50-51页 |
·阴影检测算法的实现及后处理 | 第51-52页 |
§4.3 阴影检测的评估标准 | 第52-53页 |
§4.4 阴影检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新提出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对新提出及已有算法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鬼影的检测和去除 | 第59-70页 |
§5.1 鬼影检测算法的总结和分析 | 第60-61页 |
§5.2 基于直方图匹配的鬼影检测 | 第61-64页 |
·帧间前景块的内边缘区域分析 | 第62-63页 |
·前景块的内外边缘区域分析 | 第63-64页 |
§5.3 鬼影检测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64-70页 |
·新提出鬼影检测算法和已有算法对比分析 | 第64-67页 |
·新提出算法的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 | 第70-72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