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散杂居回族婚姻观念变迁研究--以山东青州东升社区为个案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回族婚姻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回族婚姻制度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回族婚姻习俗研究 | 第12-13页 |
(三) 与婚姻相关的其他研究 | 第13-14页 |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时间界定 | 第15页 |
(二) 田野点选取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近代以前的回族婚姻观念 | 第17-21页 |
一、回族传统婚姻观念概述 | 第17-19页 |
(一) 提倡“入世” | 第17页 |
(二) 自主婚姻 | 第17页 |
(三) 限制通婚和多妻 | 第17-18页 |
(四) 禁止血亲和姻亲 | 第18页 |
(五) 允许离婚和再嫁 | 第18-19页 |
二、近代以前回族婚姻观念的发展轨迹 | 第19-21页 |
(一) 回族形成过程中的族际婚 | 第19页 |
(二) 回族由族际婚转向族内婚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近代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1-26页 |
一、清末至辛亥革命时期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1-22页 |
(一) 清末封建婚姻观念的嬗变 | 第21页 |
(二) 清末散杂居回族婚姻观念的变迁 | 第21-22页 |
二、民国时期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2-26页 |
(一) 择偶方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第22-23页 |
(二) 择偶范围:严守“族内婚” | 第23-24页 |
(三) 择偶标准:门当户对 | 第24页 |
(四) 婚姻仪式:伊斯兰教色彩浓厚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当代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6-33页 |
一、新中国成立后前30 年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6-28页 |
(一) 择偶方式:父母作主,本人愿意 | 第26-27页 |
(二) 择偶范围:族际婚增多 | 第27-28页 |
(三) 择偶标准:政治条件至上 | 第28页 |
(四) 婚姻仪式:“伊扎布”仪式中断 | 第28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散杂居回族的婚姻观念 | 第28-33页 |
(一) 择偶方式:基本自主 | 第28-29页 |
(二) 择偶范围:不断扩大 | 第29-31页 |
(三) 择偶标准:逐渐多样化 | 第31页 |
(四) 婚姻仪式:“伊扎布”仪式恢复 | 第31-32页 |
(五) 初婚年龄:受到国家法律和世俗的双重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近代以来散杂居回族婚姻观念的综合分析 | 第33-39页 |
一、近代以来散杂居回族婚姻观念及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 伊斯兰教与民族认同 | 第33-34页 |
(二)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 | 第34页 |
(三) 国家政策与社会变动 | 第34-35页 |
(四)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汉族文化 | 第35-36页 |
二、散杂居回族与聚居回族婚姻观念的比较分析 | 第36-39页 |
(一) 对待族际通婚的态度 | 第36-37页 |
(二) 择偶时对教派的关注程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附录B 田野点示意图 | 第44-45页 |
附录C 回族的婚书“伊扎布” | 第45页 |